阿七与云启(4)
越靠近前线,村子就越乱越荒芜,收账的队伍停在离前线还有一百六十多公里的地方,很幸运大家都安全到达。
众人在后方聚集地四处奔走,想办法打听消息,但连续几天下来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唯一的消息是前线即将再次开战,急需物资和人力支援。阿七本就是个性情中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毅然决然地拿出了几乎全部的积蓄,购买了一批物资,并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假小子,自愿前往前线帮忙打杂。她觉得这样既能打听消息,又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可谓一举两得。
就在这时,一支侦察小分队在回程途中遭遇阻碍,无奈之下只能逃进深山。据传闻,这支队伍中有一名记者,而且还是个英俊的少年。阿七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喜悦,暗自揣测这名记者会不会是云启哥哥呢?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一群&34;村民&34;,装扮成上山采药、打猎的样子,一同进入山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阿七特意将自己的面容涂得&34;面目可憎&34;,让人难以辨认。
就这样,大家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避开了盘查点,选择了一条偏僻而荒凉的小路悄悄进山。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小分队留下的记号,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他们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两夜的艰难寻找,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疲惫不堪的神情。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吃力。长时间的行走使得他们的脚上磨出了水泡,而身上也布满了各种被虫咬的伤痕。然而,这些痛苦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反而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和毅力。
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了。一名队员突然停下脚步,他的目光停留在前方不远处的一处山间。其他人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那里有一个隐藏得极好的洞穴。洞穴入口处被茂密的杂草掩盖着,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庇护所,是一个绝佳的藏身之处。洞口墙壁上留有记号。
大家兴奋地朝着洞穴跑去,心中充满了喜悦。当他们走近时,才发现这个洞穴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洞内阴暗潮湿,但却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全的感觉。洞壁上爬满了青苔和藤蔓,地面铺着厚厚的落叶。
进入洞穴后,大家松了一口气,疲惫感瞬间涌上心头。我兴奋得难以自抑,迫不及待地环视四周,目光急切地搜寻着云启哥哥那熟悉的身影。一遍又一遍,我仔细扫视着每一个角落,但三遍过后,依旧未能捕捉到他的踪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淡淡的失落感,仿佛有一片乌云悄然笼罩心头。然而,我深知此刻并非感伤之时,正事要紧,绝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延误行程。于是,我迅速振作精神,赶忙从行囊中取出干粮和水,分发给那些饥饿难耐、四肢无力的队员们。他们接过食物与水,如饥似渴地大口吞咽,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短暂的休整之后,大家恢复了些许体力,我们便再次启程,踏上返程之路。
在路上,我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打听起那个记者的情况。他们也十分配合,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我听。果然,正如我所料,他们告诉我之前确实有一个记者来过,而且描述的样子与我所说的非常相似。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当这个记者完成记录后,便马不停蹄地转战到下一个战场,前往了一线更为危险的地方。
听到这里,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我对他的安危充满了担忧,毕竟前线的环境异常艰险,危机四伏;另一方面,我又为他勇敢奔赴前线、报道真实战况的行为感到欣喜和自豪。这种矛盾的情绪让我陷入了沉思,同时也让我对云启哥哥更加仰慕敬佩。
回程的路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就在我们正准备转移时,敌人也悄悄地进山开始了搜寻。突然,一名侦察兵发现了我们,于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我们急忙撤退。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听到枪声,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上一秒还在和我聊天的人,下一秒就倒在了血泊之中。那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脸上满是坚毅,令人心生敬意。
他曾经坚定地对我说,一定要将日本鬼子早日赶出中国,为死去的家人报仇。他还说,等到和平之后,他要继续读书,因为他热爱学习,喜欢听各种故事。然而,刺耳的枪声打断了他美好的憧憬。
在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推开了我,勇敢地回击敌人。但不幸的是,他为我挡住了一颗致命的子弹。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而那句“姐姐,你做的饼真好吃”成为了他最后的遗言。
甚至连他的尸体都来不及被带回安葬,我们只能匆匆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它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让人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但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遇到的敌人数量并不多,而且我们撤退得也还算及时,因此大多数人都成功地撤回到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