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第45章第45章
第45章
接下来的日子,赵佶大手一挥重赏了为他占出吉卦的韩章和林灵素,还赏了这些日子极力劝阻他议和的徐敬年等人。
他又兴致勃勃地思忖着,既然童贯这奸贼不思君恩报国、竞敢吃里扒外引狼入室,这回等把他押回京城问斩,往后监管西北边军的权力,就正好能交到一战定乾坤的赵时明手中,这样一来,他一定能助朕早日完成灭辽大业!但高俅蔡攸等人窥探到官家这份心思后,急得也再顾不上掩饰了,每日都进宫轮流劝谏:
赵时明可是皇室宗亲啊,按本朝惯例,宗亲是绝不可领边军、绝不可立战功扬名的,不然恐会生出谋逆之乱呐!赵时明如今已立功扬了名,又岂可再让他掌控西北军大权?此乃祸起萧墙之举,请官家三思啊!
赵佶本就是心思多变之人,听了这番谏言,不免又犹疑了起来:
是啊,大宋自来只用宦官监军,而赵时明既有武将之大才,又是太/祖一脉的嫡系子孙,若让他掌控几十万西北大军.……反倒助他生出篡位夺权之心怎么办?思来想去后,他有了主意一一
他这位仁德的帝君皇帝,当然不能残忍地把自家宗室晚辈变成阉人,但为了太宗一脉的江山永固,这柄大宋的出鞘利刃,还是断子绝孙比较稳妥。
只有彻底失去传承的大宋宗亲,才能让他真正安心。数日后,他留下中书舍人徐敬年,吩咐对方写一封发给青州赵时明家眷的诏书,要求措辞一定要尽量和蔼亲切,要最大程度彰显出他对皇侄的真切关爱。李靖来到这里的几年间,从来没替赵佶写过这样的诏书,一听完立刻就生出了警惕心一一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刻意以长辈身份对我家陛下示好,打的是什么歪主意?
当诏书写好后,赵佶又命人取来很多珍贵的滋补药材,让宣旨太监一起送去青州,说是给自家新婚的侄儿夫妇补身体的。
他一再叮嘱:这些药材皆是生长了几百年的顶级圣品,乃是皇家御用贡品,夫妻二人一定要留下来滋补身体,千万不可转赠他人。
一旁垂首慢吞吞收拾着笔墨的李靖见状,眸光霎时就变得冷厉起来:我家陛下刚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如今连人都还没抵达京城,赵佶就已经生出了想害我家陛下的心思?
等他一回到府邸,立刻就给留守青州的皇后送出了一封紧急密信,提醒她和陛下千万不能食用赵佶赏赐的药材,一定要找郎中来看看这些药材有什么问题。这件事,也让李靖看到了眼前最大的危机所在一一陛下若只在青州领数千兵士,赵佶并不会对他生出防范之心,可是,随着陛下开始展现他无人匹敌的军事能力,随着陛下打的胜仗越来越多,大宋朝廷就不得不继续对他的军功进行封赏提拔,这样一来,随着陛下官职越高兵权越重,想来,赵佶的猜忌也会与之俱增吧?毕竟,普天之下又有几个陛下这样的圣主明君,会信任而不防备疑心武将?连陛下的亲生父亲对他都不能避免疑心,更何况,是赵佶这个昏庸而贪利的大宋君王?可陛下要想实现匡扶苍生的梦想,要想登基后让天下朝臣士子百姓迅速归服于朝廷,那么,以军功立威扬名,就是陛下绝不能绕过的必经之路,毕竞,一个威震海内又有恩于大宋子民的皇室宗亲,只是夺回了原本就属于太/祖一脉的位置,又怎么能被称作是扰乱朝纲造反呢?他立刻就打定了主意:如今之计,必须先为陛下铺好“还位于太/祖子孙"的舆论风向。
四月下旬,李世民几人和西北边军抽调的兵士,押送着耶律刺哥和五万辽军俘虏回到了汴京。
汴京城中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争着跑到城外的官道两旁,围观“宋军俘虏数万辽军凯旋归京"的盛况。这一天,这样的盛况,大宋所有人,已经世代翘首以盼一百多年了。
很多人天不亮就携家带口来官道占最前面的位置,他们准备了许多揉成团的烂泥和石头装在筐子里,又趁着等待的空隙继续捡地上的石头和树枝,好拿来砸那些被俘的辽兵。
而这种人群密集的场所,向来也是各种流言蜚语的集中地,趁着官兵还没出来维持秩序,等待的队伍里很快就有人窃窃私语起来,
“诶,你们听说了吗?听说这回在真定府打败匈奴的赵知州官人,就是先前在青州自己掏钱买粮赈灾的赵官人呢,没想到他对待百姓忒好,上了战场又忒凶,真是个奇人啊!”
“赵官人确实是个奇人!你们知道那会儿咱汴京的平价粮是怎么来的吗?我正好有亲戚在福建,先前南边的粮食运不过来卖不出去,都快急死他们的,碰巧两浙路的宋转运使发了善心,收下他们五百多万石粮食放在杭州帮着寄卖,后来你们猜怎么着?赵官人找的那些富商,刚好把就那五百多万石全买来送到咱们北边了。”其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的百姓都倒吸了一口气一一原来那回竞运来了五百多万石平价粮啊,怪不得还能周济他们!这时,又有人开口了,“可这么多粮食得花多少钱呐?万一半道被匪徒劫走了,这些富商不得亏个底朝天?你们说说,赵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