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禹治水的前提
萧盼盼的阐述,让无数的古人感到了震惊,特别是汉之前的帝王将相们,更具体的来说就是商,周,秦各时代的大王和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当然,他们的震惊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先祖有多么出名。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初代顶级贵族,谁家还没有个三皇五帝的老祖宗呢?搞不好这四个时代统治主体的祖先们,还聚在一起研究过撒尿和泥的技术迭代问题了。
也就是后来的一些皇帝喜欢去攀关系而已,汉之前的大王和天子真的都没必要用攀这个字来形容。
这些人真正吃惊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先祖可能深度参与过大禹治水。
不管萧盼盼提出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巧合,或者说,这种大联盟会议本身有头有脸的部落首领都会参加,只是最后自己的先祖因为建立了王朝所以才被记录了下来而已。
这样的事实被一个未来人说了出来,对这些大王和天子来说都是极好的,毕竟可以加强他们地位的合法性,尽管他们现在大多都知道了这种加强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但有总比没有好。
“解码这四个部族在大禹治水中的作用,是透视我们华夏文明核心的重要依据。“萧盼盼顿了顿,”自然的,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必然是从禹开始。”
“从传承下来的历史记忆中来看,大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且富有人格魅力的部族领袖。史书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萧盼盼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叹道,“我们需要知道一点的是,禹能得到这种高度评价的背后绝对浸透了数不清的血与汗。人生有三大悲剧,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我们无法判定鲧死亡的时候禹多少岁?但可以肯定,整个鲧领导的崇部族在治水失败后,绝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禹就是在这种失去父亲的痛苦和族群大劫的双重重压下成长起来的。”
萧盼盼在心里想道,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天才人物一般只有三种结果,要么拯救世界,要么毁灭世界,要么自甘堕落。
历代的帝王将相也在自己的心里流过了类似的感叹,然后其中一部分大人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自己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纷纷觉得今天之后可以推行一下苦难教育了。
萧盼盼要是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大抵是会坏笑着提议道,用镶嵌了珠宝的腰带抽这种不肖子孙会很爽的。
“禹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着经受劫难的崇部族重新发展了起来,因此得到了其余部族的广泛认同,特别是舜的认同。”
萧盼盼顿了顿,“大禹治水用的是什么方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总结下来就是把单纯的筑堤防洪变成疏导入海。这在当下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当时这却是无边黑夜里燃起的第一盏明灯。”
孔子赞同地点头。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禹能想到这个方法,并实践贯彻这个方法是需要前提条件的。第一就是改变固化的认知。”
“共工和鲧为什么堵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治水的最好办法,而且他们也肯定实践过了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以经验为信条的古代,在没有成熟方法论指导的情况下,否定已经成熟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颠覆,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同时还因此做到了跨越时代壮举的伟业,历朝历代这种人都屈指可数。比如李悝,比如商鞅,比如孙膑,比如张居正。”
被提到姓名的人都受到了无限的鼓舞。
也是在这一刻,孔子有了些明悟,他联想到了萧盼盼对后来儒学主干的那句评价,维护旧秩序的儒学似乎和大禹背道而驰了。
唯一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还能活蹦乱跳的孙膑,他知道被点名的那几位都是宰相级别的大才,但自己一个研究兵法的怎么也混到里面去了呢?
萧盼盼要是知道他的困惑,肯定会告诉他,您的围魏救赵和围魏救韩是军事指挥艺术上的一次绝对的颠覆和创新,从此之后战争的方法被改变了,各种新玩法被带了出来。
最后被浓缩吐槽成了一句,玩战术的心都“脏”。
萧盼盼停顿了片刻,方便古人理解这份观念的改变有多难得后,继续说道,“第二个前提条件就是禹对当时天下的水患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探寻出了各地水流的变化规律,这可是用脚一步一步的去量啊!”
萧盼盼再次由衷感叹,心想难怪古人会把这段历史彻底神化,反正以她浅薄的知识储备和惫懒的性格来看,要是没有个御剑飞行和定海神针什么的,这种事肯定做不到。
“第三个前提条件,这种事不是一个部族能搞定的,是需要发动全社会来实现的。”
萧盼盼提醒道,“整个百年大洪水波及的范围可不止是黄河流域。当时的中国,水源大量过剩,黄河流域接近亚热带气候,降水丰沛。整个长江流域更是水乡泽国,只是一个古云梦泽就占去了三分之一的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