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内阁的发展
古人对经济学是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和理解的,问题在于缺少理论的提炼和总结,还有一些根本经济规律的宏观探索,至于现代的一些金融工具和手段他们自然更不知道了。毕竟经济不止是算账。
沉默了片刻后,萧盼盼说道,“既然这个问题现在不能展开,那关于您的一些,对后世会有持续影响的政策话题也基本算是结束了,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想了想,问道,“这些问题,萧姑娘是否都有解决的办法?”
“有啊,您回头看一下我给您儿子的一些建议,本质上都是能跟着用的。关键在于您能不能让自己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
萧盼盼坦率地说道,“之前已经说过了,就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说,您以休养生息,促进南北融合跟发展的国策都是对的。只是您试图把这些国策刻意的嫁接到以后的时代,这就必然要出问题了。所以,您愿意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去看待国家的发展吗?”
朱元璋不置可否。
马皇后见状,真诚地对自己的丈夫说道,“这天下并没有可以永传万世的王朝,有时候你就是想的太多了,而且想的东西还不一定对。”
朱元璋眉头紧锁,其实很多事,通过光幕的回答他已经想开了,但心里终究还是有些不甘,主要是他的心里郁结了一股不服气的心绪。
明明一切都设计的很好,最后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而这些不服气就正是来源于他曾经对自己这些设计的自信。
如果不是这道未来的光幕,他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设计的东西会出问题。但一想到自己后代要面对的各种烂摊子,他也不可能真的就不管不顾的按照自己的执念去推进。
“好了,现在想不通就先别想了,多听一些直播,也许能让你找到更好的方法呢?”
朱元璋点了点头,其实他已经感觉自己抓到了某种东西,某种治理国家时需要去考虑的根基性问题。
“别发呆了,赶紧给人萧姑娘打钱!”马皇后命令道。
“哦。”
萧盼盼其实对朱元璋能否想通并不是太执着,因为在他的时代,他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情况决定的。
想通想不通,都不耽误后续的大明接班人往更好的时代去迈进。
她相信目前还是孩子的朱标,相信更多还是孩子的大明精英们。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但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就是这么黑色幽默,那些最先觉醒的人,往往都是这些“叛徒”。
而萧盼盼要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歪理邪说就好了。
“谢谢洪武皇帝的打赏。”萧盼盼微笑着答谢,“那我们接下来就和朱棣先生聊一聊吧。”
萧盼盼话音刚落,朱棣第一时间就问道,“关于大明宝钞持续贬值的问题,你们后世有办法吗?不要详细回答。”
萧盼盼扶额失笑,然后回答道,“有。”
朱棣绷着的神经在此刻放松了下来,这个问题很大,他不急。平复了一下情绪后,他问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问题,“内阁是怎么做大的,还有文官抱团的问题,未来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应对?”
萧盼盼想了想,说道,“皇权和相权的对立自古有之。历代手握权柄的皇帝想办事,要么能控制丞相,要么能架空丞相。根源在于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是有能力,和只追求独尊的皇权打擂台的。”
“比如在宋代,宰相敢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根源在于宋代的宰相切实的掌握了执行权。蒙元时代,皇帝孱弱,宰相跋扈,经历过这个时代的洪武皇帝也做出了一个元朝灭亡的相关总结,委政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但现实的问题在于,在整个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中,丞相或者宰相的生态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也就是说,不管皇帝用什么方法,改什么名字,一个王朝里必然会有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最后占据这个位子。”
萧盼盼的这个说法,让无数的皇帝都感到了头疼。
“洪武皇帝在废除丞相后,工作量暴增,平均每天要审批的公文多达207份,处理的事务超过了400件,然后感叹道,人主以一身御天下,不可无辅臣,而辅臣必择于正士。于是他设立了四辅官,让民间的大儒来协助自己,这算是内阁的前身了。”
听到这的朱元璋苦笑了一下。
“到了您的时代,内阁其实只相当于顾问秘书,所谓的内阁大学士官职也很低,只有正五品。在仁宗时期,内阁的地位和职权开始逐步提高,阁权之重,快追上汉唐时期的宰相了。这一时期的内阁官员地位尊崇,且靠拢皇权。比如杨士奇就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就有了三杨用事,政归内阁的说法。”
萧盼盼摊手,“这就是生态位的回归了。”
朱棣阴沉着脸看了看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对此只能在心里叫苦,而此时的杨士奇这陷入到了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