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圣旨到,县令,刺史?
六月末,同仁县城东门外。
巳时正,阳光明媚。
李绚穿着一身黑底金丝绸袍,看着一匹匹驮着粮食的马匹,成群结队的朝着南面而去。
远处的隆务河波光粼粼,顺着南面的群山,向北而来。
李绚的脸上虽然带有一丝凝重,却并不太担心,因为如今河南和泽库的守将是黑齿常之。
就算是论钦陵来了,也未必能从黑齿常之手上讨得多少好果子吃。
他有些担心的,反而是李谨行那边,兰鄯道的大军一旦杀出南山峡谷,那么他们下一站的目标,就是伏俟城。
伏俟城中,有数十万的吐谷浑族民,这个庞大到了恐怖的数字,光是粮饷转运,就足够拖死所有人。
这些吐谷浑人对大唐并无忠心,想也知道,吐蕃人一旦撤退,立刻就会收走吐谷浑人所有的牛羊和粮草。
他们一走,大唐介入,想要收编他们,立刻就要给他们发粮。
到时候这个沉重的负担立刻会拖垮大唐,而大唐一旦粮草耗尽,全军后退之时,这些吐谷浑人,立刻就会成为吐蕃人的锋利的尖刀,对大唐军卒肆意杀戮。
当年郭待封就是没有料到,吐谷浑人会帮助吐蕃人,反击大唐。
最后,在高原瘴病的袭击下,加上吐谷浑人的背叛,最终数万人全军覆没。
这个代价绝对惨烈,这个教训,也绝对沉重无比。
如今他们一旦再杀到吐谷浑王城之下,那么到时,如何对待吐谷浑城中的数十万吐谷浑族人,绝对是一个难题。
李绚微微摇摇头,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他考虑。
他这边大战已经停歇,甚至即便到最后,很有可能他这边都不会有任何战事发生,只需要负责运送粮草就足够了。
反正他的运力就那样,再多也不会多少半点。
而且,洮河道的军粮总共就那些。
即便是想要弄出更多的军粮来让他运,怕也弄不出来。
今年的幽燕山东的干旱,终究有一天会影响到同仁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脚步声出现在李绚的身后,随后熟悉的声音响起:“王爷!”
李绚回身,赫然就看到了一身穿蓝色鱼纹长袍的元尉站在他的面前。
看着神气恢复的元尉,李绚满意的点点头。
看了站在城门口的余泽一眼,李绚抬了抬手,迈步和元尉一起进入了同仁县城。
同仁县城并不大,依托地形,南北狭长,而东西短促。
从东门进城,走不到一里半,便能看到县衙的所在。
街道上本地人并不多,或者说,被允许出门的本地人并不多。
“这里便是同仁县城。”李绚缓慢的走着,侧身看向元尉说道:“如今,余师傅检校同仁县令,暂时负责相关的县务,季真贤弟和其他的同伴任职县中职司予以辅助。”
元尉下意识的点点头,他早看到了,余泽已经穿上了一身的绿色县令服。
李绚继续说道:“余叔的本职是国子监教授,在长安时,调到右卫参赞,同仁拿下之后,本王去信燕国公和英王,以洮河道行军元帅府的命令,暂时调任他署理同仁之事。当然,战后自然是要调回长安的。”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来到了县衙,李绚率先而入,带着元尉走到了正堂。
坐在堂内,李绚着人上茶,然后看向元尉,认真的说道:“如今,贵德,河南和泽库,三县缺乏县令,要安置地方,需要尽快的选择地方官,你们元家选一个名字上来,本王,燕国公,还有英王殿下,会共同举荐其人任职,当然,若是想要挑选某个地方,那么就只能你们自己到长安活动了。”
李绚只保证给他们一个县令的位置,至于这个县令在哪里,那得他们自己去争。
元尉默默的点头,将事情记了下来。
李绚紧跟着说道:“你们选的人,最好没有太大问题,不然,本王就得亲手除人了。”
《唐律疏议》:若德行无闻,妄相推荐,或才堪利用蔽而不举者,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李绚的说的很重,如果元家举荐非人,那么李绚和李谨行他们,就会自己动手将人清除掉。
事关自己的前途,没人敢轻忽大意。
“王爷放心,元家知晓这其中轻重。”元尉认真的点头,然后问道:“若依王爷所想,元家最适合去争哪个县令?”
李绚诧异的看了元尉一眼,随后感慨一声,说道:“其实诸县之中,元家最适宜者,无非贵德,贵德后有尖扎和循仁,地形一致,又有水车之力,元家若是有力,自然可以顺势而上。”
“水车,那么王爷?”元尉小心翼翼的看着李绚。
李绚晒然一笑,说道:“水车如今看似便利,乃是因为其后患未显,他日缆绳**,水车损坏,都需要耗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