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城门
一瞧这架势不难猜出,想必是彭萧还在禁军中梳理查找前几日入城的路引之中是否有可疑江湖之人,所以暂且并未想到要加派人手看守出城之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几人当下哪里还会再犹豫?
他们各自调整了一番吐息步速,便朝着北城门口去了。
若是放在半年前,凌或和韩长生这两个老实孩子兴许还会因为江湖阅历不足而略显心虚可疑。
但是显然经过这几个月来的历练,他们也算走南闯北长了不少见识。
今时今日别说是糊弄几个看守城门的城门卫了,就连边塞守将彭萧彭小将军到了跟前,他们也照样面色如常的看着谢昭将他忽悠瘸了。
“你们是做什么的?怎的这个时候却要出城?”
看到几名明显是江湖人打扮的少年人,正月里出入城门,城门卫难免会多看一眼,多盘问上一句。
谢昭笑盈盈的眨眨眼,毫不见外的接过话头道
“大叔,我们师兄姐妹四个的老家,就在兰陵城外七十多里处山坳中的那个葛家村。本以为今年误了时辰,不能回村祭祖拜祭先人了。
谁知听闻公主娘娘大婚,天子恩赦城门可出不可进。于是我们几个便想着借机赶回家乡,去宗祠中给早逝的亲长们烧个香叩个头,续一续香火。”
问话的城门卫是个年纪偏长、看面相像是四十余岁左右的男子。
他在城门口吹了一早上的风,此时满脸具是风霜之色,闻言先是皱眉打量了一番几人的衣着打扮,旋即目光便在几人掌中握着的武器佩剑上微顿。
韩长生和薄熄虽然随身携带武人武器,但是毕竟不曾藏头露尾,这倒也罢了。
可是凌或和谢昭手中和腰间,却各自别着半遮半掩看不出真身的重剑和双锏,这副扮相着实让人很难不生疑。
城门卫沉声皱眉道“既是葛家村中人,既是要拜祭先祖,又为何正月之前不先行归家?
看你们的模样,倒不像是村中稚子,明明是江湖之人,为何说谎?”
谢昭听了这话却并不慌张。
她将被麻绳和泥土包裹着的、面目全非的名剑“黄金台”,就那么随手在地上一拄,还一脸落寞的叹了口气,道
“大叔您有所不知,我并未说谎。头些年里京畿道有一年旱灾,我们村中十室九空,我们几个的爹娘也都不在了。
村中宗亲养不起我们这么多活口,本以为只能活活饿死,但却突然听说京中有朝廷新开设的‘赡养司’。
传闻这‘赡养司’不仅管难民的食宿,小孩子还可免费开蒙读书哩!
于是村中长老们一合计,便决意将我们这些无法劳作、又失去爹娘的小孩子们送来昭歌——我们师兄妹四个,便是那时候一道入了昭歌的。”
谢昭一脸追忆之色,演得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她半真半假道“后来,我们几个因为年纪小,又兼之有些学武的根骨,便由‘赡养司’管事的做主,送去京中最大的镖局‘擒龙栈’,由首席武行师父收入门下做弟子教习文武艺,一晃已经十几年了”
谢昭那一口地地道道的昭歌京片子音,登时打消了城门卫的警惕,更何况她说的“故事”也是确有其事。
多年前,京畿道一代确逢旱灾,许多村落都遭了难。
“赡养司”就是那件事发生前后成立,当时亦救助了不少附近的难民。
但是由于“赡养司”成立之初,人手十分有限,大多都是从神台宫和户部借调来的人手,所以一时之间无法统筹安置过多民众。
因此,那年一些京中武行或是京畿道附近的江湖名门和家世清白的世家大族,也曾在朝廷呼吁感召下自愿援手为国出力,接纳收容一些对他们本也有裨益的难民——昭歌第一镖局“擒龙栈”便是其中之一。
谢昭这一套真假难辨的组合拳打下来,别说是四十好几、心思单纯的城门卫了,就连凌或、韩长生等人也齐齐木着一张脸,一整个不吱声了。
心里更是整整齐齐的感慨谢昭这厮实在是骗人没商量啊!
简直张口就来!说的跟真事儿似得!
老城门卫闻言倒是信以为真,不仅眼光一暖,就连看着他们几个的眼神也满是怜惜和同情。
“啊!我记得那场旱灾,那一年的光景实在是惨!当时多亏天宸长公主殿下向先帝陛下谏言,第一时间组织神台宫的神官们成立‘赡养司’,救下了许许多多本该罹难的老弱妇孺。”
其实当年“赡养司”成立之初,除了神台宫外,出力最多的便是以浔阳谢氏为首的南朝第一士族。
只是浔阳谢氏和上柱国谢霖一向低调,担心名声太过显赫并非好事,所以不愿声张。
因此民间所知之人不多,大多都以为是“神台宫”和朝廷在天宸长公主的谏言下起的头。
老城门卫说到这里,上下打量他们片刻,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