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联盟篇)
商业城邦,例如百花城、弗若拉。
新王和旧王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新兴城邦和海蓝也是如此。商业竞争最终演变为军事竞争,泛维内塔地区随即进入旷日持久的“城邦战争时代”。
而作为诸城邦名义上的共主,帝国默许了城邦战争的发生。因为低烈度的城邦战争不仅可以削弱维内塔地区不听话的自治城市,最终还会拱手将神圣的量裁权交给皇帝。
皇帝的预感是对的,海蓝能够打败其他城邦,却无法消灭他们。热斯里亚和百花城的军队也曾一度兵临海蓝城下,但最终未能攻破潟湖。
泛维内塔地区的城邦战争打打停停,诸城邦结盟又毁约,一切都朝着帝国的预想发展,直到“山前地大起义”的爆发。
最初,包括海蓝在内的维内塔诸城邦并未站在起义军一方,仅持观望态度中立,并通过向战争双方同时出售物资、提供服务赚取利润。
直至“屠夫”阿尔良公爵兵败身死,第一次讨逆战争失败,海蓝才正式决定把筹码压在山前地人身上——大部分维内塔城邦则选择继续观望。
在海蓝的全力支持下,塞纳斯联军最终击败御驾亲征的疯皇理查,获得完全的胜利。
而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维内塔共和国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借助联军的压倒性的力量,海蓝轻而易举便说服了所有不愿俯首的城邦。
从一城到一国,尊贵的维内塔共和国就此启航
——————
地理概况:冲积平原、海岸平原、丘陵
*[维内塔实际由两部分构成:沿海的商业城邦和内陆的农业地区。但是二者的区分并不明显,城市中也有农夫居住,内陆的农村也有城邦的地产。许多维内塔商人既是商贾,也是地主]
*[维内塔的自然禀赋远比联省优异,海岸平原和冲积平原适合种植小麦,内陆的丘陵地带则遍布着葡萄园和橄榄园。水网虽然不如联省密集,但是仍旧很发达,足够满足农业灌溉所需]
——————
政治架构:以海蓝为主导的城邦联合共和国+寡头金权政治+督政府
*[海蓝代表维内塔,但维内塔并不只有海蓝。在其他城邦的市民眼中,傲慢的海蓝人并不比北面的邻居更讨人喜欢。不过,商人的妥协倾向使得一切都可以谈。维内塔议会的席位分配很公平,所以其他城市虽有不满,仍旧选择合作]
*[由于民主制度高昂的成本,一切政治活动都需要金钱作支撑。维内塔议会的席位总数远比联省议会的席位总数少,许多议员席位名义是推选,实则为世袭。来自各城邦的寡头家族们牢牢掌握着维内塔议院]
*[作为平衡寡头议院的砝码,维内塔督政府奉行精英主义。从最低级的文员到最高级的督政官,督政府的成员皆是层层选拔而来,不问出身也不问贵贱]
*[与联省相似,维内塔同样存在府院矛盾;又与联省不同,维内塔的府院矛盾尚在可控范围内]
*[维内塔的农民阶层几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作为“补偿”,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在诸共和国也最少]
——————
集权程度:中等
*[寡头议会和精英政府维持着政治的平衡]
——————
经济政策:重商主义/垄断主义
*[我们没有土地,所以没有封建制度;我们的贵族是巨富商贾,他们指挥着船帆蔽日的舰队,却同时计算利润精确到每枚银角子]
*[维内塔的经济政策由海蓝主导,而海蓝的骨髓里深深烙着重商主义。通常来说,海蓝商人每到一处新的贸易节点,总是竭尽全力寻求垄断经营的特权,哪怕需要掏出大把的贿金也在所不惜。一旦取得垄断权,海蓝商人将会立刻将竞争者排挤出行业,直至彻底占据行业主导地位。而后,他们才会开始通过议价权赚取成倍的利润]
*[维内塔原本更乐意作为中间商和运输商,而非生产商。但当联省商人强势崛起之后,维内塔商人开始模仿他们的竞争者,尝试掌握生产环节]
——————
军事编制:两个半编的常备军团+内海第一海军
军事特色:装备精良的方阵步兵;聊胜于无的骑兵;优秀的炮兵;实力雄厚的海军
*[相比于维持四个满编军团的联省,维内塔陆军堪称吝啬,能省则省。为了省钱,甚至非战时状态常备军团只维持在半编的状态。不过,在诸共和国之中,维内塔陆军的装备最为精良,炮兵也很优秀]
*[维内塔海军拥有与陆军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说更高的地位)。因为有大量海外利益需要保护,维内塔海军分为内海舰队和远海舰队两部分。其中,单是内海舰队的实力就已经足够稳坐内海第一]
——————
重要城市:海蓝、百花城、弗若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