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水煮宋朝之文华风流 > (八)大胆放权

(八)大胆放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也没有读书几本书。现在做了国防部副部长,一定要多读书。否则容易把荀彧读成苟或,会闹出笑话的。同年六月,升任枢密使,成为了宋朝的国防部长。

当时赵昌言和寇准是枢密副使,两个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进士出身,当然瞧不起泥腿子出生的王显,因此动不动就嘲讽他。要说文化人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听不懂的还以为是在赞美,因此王显吃了很多哑巴亏。老王啊,虽然你没有读过书,但是你的相貌还是很提神醒脑的嘛!三更半夜走在荒郊野外,鬼都要被你吓跑。王显不知道寇准是在嘲笑自己长的丑陋不堪,还以为他在赞美自己清新脱俗,连忙谦虚。寇大嘴,原来我在你眼里是风油精啊,多谢夸奖,过奖过奖!

王显此人有个特点,就是犯了错不承认。不但不承认,还要千方百计掩饰抵赖,这让赵光义非常不爽。小王啊,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两个字读荀彧,而不读苟或,你怎么总是不改呢?王显不但不认错,反而理直气壮。你不要欺负我没有读过书,这两个字明明读苟或。

一次这样,两次也这样,但是每次都这样。赵光义终于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终于在淳化三年八月(公元992年),大骂了王显一顿。你个小赤佬,要不是我提拔你,你能成为国防部长吗?每次跟我顶嘴,搞得我很没有面子知道吗?既然你知错不改,那就滚蛋,去随州做刺史吧。终其赵光义一朝,他再也没有回到中枢任职。

咸平二年六月(公元999年),枢密使曹彬去世,枢密使一职空缺了出来。让什么人做枢密使,赵恒颇费踌躇。他做皇子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做太子的时间很短,身边没有几个亲信。他用人的原则是任人唯亲,只用亲的不用对的。其实曹彬去世之后,有大把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用,但是偏偏不用,因为这些人不是亲信。找来找去,于是找到了王显。到了七月,召王显入朝,官复原职,又做了枢密使,接着又改任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都部署。按说赵光义把王显贬官,赵恒又授枢密使,看上去是在打亲老爸的脸。但是赵恒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王显是亲老爸的亲信,也应该是自己的亲信。亲老爸把王显贬官,自己再提拔起来,肯定是感动的热泪盈眶,拼命效忠。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运用之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咸平四年七月十日(公元1001年),赵恒命令王显调集镇州、定州的大部队开往遂城,防备辽军进攻。一时之间,河北战云又起,军民人等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

宋军来到遂城附近驻扎,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和辽军决战。但是左等右等,辽军始终不露面。打仗不可怕,冲锋陷阵也不可怕,要命的是等待的过程太难熬了。怎么回事,难道情报失误了吗?凌凌漆难道叛变了,提供虚假情报?

大部队聚集在遂城附近一个半月,人吃马嚼,粮食消耗十分惊人。出于节省粮食的考虑,赵恒下令镇州和定州的主力部队撤回本部。按照惯例,步兵先行撤离,骑兵殿后。杨延昭、杨嗣、魏能、田敏、张斌、秦翰、李继宣等中层将领觉得这件事很不简单。万一情报没有错,大部队全部都撤走了,趁着防守空虚,辽军突然南下,肯定十分被动。于是一起进言,步兵可以先撤,骑兵暂时不要撤走。如果辽军突然南下,可以来一场骑兵大会战。对于众将的建议,王显非常重视。思索再三,终于决定采纳他们的建议,留下骑兵部队。

十月九日,辽军终于开始行动。梁王耶律隆庆率领六万先锋部队穿越涿州,杀向遂城。辽军突然南下,气势汹汹。王显立刻召开军事会议,他虽然犯错不改,但是有个优点,就是懂得放权。因为一直做的是文职工作,排兵布阵、行军打仗,非其所长。如果向傅潜那样,抓着权力不放,一定会打败仗,下场一定也和他一样。既然不会打仗,索性大胆放权,让杨延昭、杨嗣、李继宣、魏能、秦翰、田敏、张斌这些中层将领自由发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放权给你们,必须要打胜仗,否则大家一起完蛋。

杨延昭等将领长年驻守北方边疆,和辽军交锋无数次,作战经验无比丰富,于是各抒己见,纷纷献计献策。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共同拟订了一套方案。现在共有三万六千多名精锐骑兵,和辽军比人数,处于劣势。如果要化不利为有利,只能选择地利优势,依托遂城布阵。具体战术安排如下,李继宣、魏能、田敏、秦翰率领三万骑兵背靠遂城列阵。魏能一部骑兵做为主力,列阵于遂城城西。秦翰和田敏所部骑兵分别为左右两翼,掩护魏能,李继宣所部骑兵为预备队。杨延昭和杨嗣各带领三千名骑兵埋伏在位于遂城西北的羊山上,等待时机包抄辽军后路。张斌带领一部骑兵,神不知鬼不觉潜出长城口,伏击辽军先遣部队,因为长城口是辽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这个作战计划非常有针对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辽军之所以驰骋天下,无非是清一色的骑兵,最大的特点是来去如风,快速机动,最擅长的打法是迂回包抄,直白点说就是打了就跑。宋辽交手无数次了,辽军还没有大规模的和宋军正面交锋过。这次宋军主力背靠遂城列阵,目的是为了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