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自发市场引发的矛盾
乡外贸工艺品公司的编织车间是一个大敞篷,里边有近二十个姑娘、媳妇在忙着编织。
事先接到了党委办公室的通知,刘锦花专门打扮了一番,上身穿着件领口绣着花边的粉红衬衫,外面披着一件机制外套,衬衫根本遮不住正在哺乳期的她那袅娜傲人的胸脯,看上去峰峦起伏,风姿绰约。搭上细巧的小蛮腰,生育后较以往更加丰满的电臀,身体曲线只能用‘魔鬼’二字形容。
美艳,xg感。
接到通知后,她早早地迎候在厂门口,见到前面一行人下车,莲步婀娜地迎了上去,伸出了嫩藕般的手臂,与领导们一一握手。白嫩的手腕上,闪着流光的玉镯衬托出她的娇贵。
握到周胜利时,她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周胜利却看到她的脸色娇红。
林远东认真地看着姑娘、媳妇们编织出的产品,问刘锦花:“你们的公司一年能创汇多少?”
刘锦花道:“我们只能与县外贸局结算,他们知道创汇的数字。我们这边掌握的是人民币,这两个月每月在十万元左右,往后会更多。”
林远东怀疑这个数字有些大,疑问道:“总共不到二十个人,每月能挣十万多?”
刘锦花微笑着道:“专员您看见的这些人有两个是老师,其余全是学员。她们学习合格后领着活回家,按时来交活,真正干活人都在全乡各村她们自己的家里。”
林远东转身对陪在他身边的常清明道:“这种形式很好,以企业带动农户,充分开发农村资源,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发展了乡镇企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复混肥厂视察时,田国光主动担当起解说的职责,寸步不离地跟在专员、书记身边介绍着办厂的经过,好像这个工厂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对比周胜利在外贸工艺品公司放手让刘锦花介绍,田国光显得过于贪功。
在结束了视察工作返回的路上,林远东对常清明感叹道:“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清明,你很会看人,田乡长的头脑也很清晰,工作有思路,但格局比起小周书记不是一个层次了。他在小周提起来后即使能接党委书记,也是他的最顶峰了。”
车上没有外人,常清明对林远东没有喊职务,“林叔叔,听我爸说你有半年多没去与他下棋了。”
林远东道:“老首长工作忙,怕打扰他,这几次进京没敢去拜访他。”
常清明面带为难地说:“林叔叔,龙山乡三年前是全县经济总量全县倒数,今年突破了一个亿,高居全县乡镇第一位。我想给小周在书记前面加个常委,又担心地委领导担心他年轻、资历短。”
林远东用手向常清明虚点了一下说:“有什么你清明不敢的,你是在试探我吧?对他的任用方面,你已经破格了,再破一次又何妨?”
位置高度决定了说话的份量。一个副县级干部,对下面的一般干部来说,要付出多少艰辛、多少智慧,还有的付出的更多、更宝贵才能得到。但对车上对话的两人来说,好似风轻云淡就谈成了。
龙山乡的冬暖蔬菜大棚超过了万亩,连附近乡镇农民也带动了起来。
当地农民编了个顺口溜:“一亩棚忙一冬,半万收入稀轻松。”
龙山大棚菜的名声远播,别说附近的省会城市,连距洪蒙县近千公里的江海市也主动来联系,派车往回运菜。
附近乡镇的大棚菜不成规模,知名度小,招不来外地的客户。有的大棚种植户便把自己棚里的蔬菜拉到龙山,在靠近大棚集中的龙山乡驻地附近的大路上摆摊拦截来往运菜的车辆,推销蔬菜。
这些蔬菜虽然卖不到龙山暖冬大棚种植户那很好的价钱,但每天都能销出去。
渐渐地,周围乡镇凡是有冬暖大大棚菜的,都把菜拉到这个地方卖,与龙山乡原来的蔬菜市场对接,自发形成了一个大棚蔬菜自由市场。
最先注意到这处自发市场的是乡工商所。他们认为,农贸市场的蔬菜摊都得缴纳交易费(俗称摊位费),这个自由市场上的卖菜的也应该缴纳交易费。
八十年代初期种地要交农业税,种菜、水果等要交比农业税更多的农林特产税。税务所也看到了这块肥肉,动了收税的念头。
其实,看上了这块肥肉的还有龙山乡驻地村的个别不法人员。
他们打着村委的旗号,以收卫生费为名,向蔬菜摊贩摊派要钱。
工商、税务两家联合给乡政府写了个《关于收缴龙山蔬菜自由市场交易费和农林特产税的报告》,报到了乡政府。报告经分管乡长审阅后,呈报给了田国光乡长。
田国光也早就注意上了这个自由市场,正打算想办法取缔,见到两家联合写的报告,有了主意。
他让办公室通知给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负责人和龙山乡驻地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到乡政府开会。
他在会上指出,目前外乡镇的菜农和个别菜贩子把蔬菜卖到了我们龙山乡,严重影响了我乡蔬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