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彩云易散,琉璃易碎
古文人就把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定为中国的“四大名砚”,其中唯有澄泥砚是陶砚,作为陶瓷艺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陶砚制作始于汉代,后世多有烧制,目前收藏普遍认为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是相对比较好的。)
见少姝依言统统取了出来,珐花习惯使然,主动为“客人”讲解了起来:“陶砚中的珍品非常难得,澄泥砚的作法颇为讲究,以绛州为最,以‘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且发墨如油、不损笔毫,当地文人极为喜爱。”
(绛州澄泥砚:澄泥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谱云:“唐人品研澄泥研以为第一。”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呵气生津,触手生晕、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
“我见过工匠们在河水中筛洗极细的泥土,说是用来作陶砚的,”青凤想到了,“看来从选料开始,澄泥砚就要比一般陶瓷制品更加细致,无怪乎成品观若美玉,抚若童肌。”
珐花点点头:“以沉淀的汾河渍泥为主料,澄而制砚,颇费周折,从采泥到砚坯,通常需要耗时一到两年,故此陶砚的坯块尤为结实,风干后反复击打令其质坚耐磨,以竹刀雕琢成砚形,微阴干后以利刀刻削,不施彩釉,烧炼一伏时,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经此种种繁复工序,方能使砚台坚如铁石。”
“火候太过,墨在砚上打滑,不可取;火候不足,磨墨时泥墨俱下,更不可取。”少姝补充道,她还是特别关注火力的掌控。
“不施彩釉做出来的,就是这样啊……”孝儿似通非通,也凑到卫铄身边看她手中色的一方鳝鱼黄色的砚台,也觉雅致脱俗。
“自带一种端然的古朴,是不是?由于用料来源、烧制时长的差异,同窑所出也会迥然不同,幻变出的色彩各异,其中以朱砂红、鳝鱼黄为上乘之色,此外还有朱砂红、蟹壳青、豆沙绿、檀香紫等各种品相,器物表面的砂斑点亦有所区隔,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来说,大小斑点皆备者属于佳品,很适合落墨。”
见珐花讲得有趣,众人连声赞叹,深信不疑。
卫铄又往案上逐一看去,除了澄泥砚,还有两件瓦砚与辟雍砚,每样都令她不忍释手,爱到不行,忽而却脸色黯淡下来,可怜兮兮地说:“在姐姐这样的行家面前,我就实话实说了,洪山窑烧制的陶砚工艺上乘,釉色高古,质地醇素,且贮水不涸历寒不冰,此来本想着要去挑选几件的,只是姐姐明日就要下山了……”
(瓦砚:即是用古代建筑物上的瓦改制而成。瓦砚之材多取自秦汉晋宫殿殿瓦,如阿房宫、末央宫、铜雀台等。这种瓦所取之土质极为细腻,烧制工艺极精,不易渗水,特别是铜雀台的瓦,瓦以土和胡桃油相拌,还掺入了黄丹,铅、锡等物,是一种很别致而珍贵的砚台,传世品极少,价值极高。)
(辟雍砚:瓷砚的一种,器形为圆形多足,富观赏价值,魏晋时期,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到隋唐时期达到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