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显身手
师父又装了一袋烟,“我不用风水之术的原因就在这,花大力气找到一个风水宝地,有个好墓,肯定不知道被盗过多少次了,而且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个疑冢。”师父深吐了一口烟,“所以我这大半辈子,就在找寻真墓,找到一个,就能光耀我秦家门庭了。”
“那师父……”我还有些好奇,“刚听师父说了大堆的文言文,虽不知道啥意思,但感觉师父也认定这是块风水宝地,那这就没被别人挖过么?会不会也是个疑冢?”
“你这犊子反应不慢。”师父踢了我一脚,“六儿说的对,之前我听上海那人说,也感觉这如果有墓,估计也被盗过了。今天来到这我也肯定了这个看法。但我不担心这点。因为历来高僧坐化,寺庙都会为其竖塔立碑,这没有。就说明这个和尚要么是身份地位不够,要么就是因为庙小寺穷,没钱给他竖塔,只能简单的埋了而已,所以就是有陪葬,也不会有多少入盗墓贼眼的财宝。另外我们要找的也不是金银财宝、翡翠玉器,而是一本书或是几张纸。和尚入土都会带不少佛法经文或是喜欢的字画。如果当年他有《南禅赋》,那被他带着一起下葬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另外佛家十分看淡身后事,更不会担心别人挖他的坟抢他的地,所以他也不会给自己找几个疑冢。”
四哥听明白了,“那《南禅赋》就肯定还在这了!”
师父吐了口烟,“嗯,唐代造纸已经很发达了,但毕竟赶不上现在,所以我担心,那《南禅赋》如果是记录在纸上,经过了这么一千多年,估计都糟成片了;要记录在竹木上,估计也都腐烂了,所以让你俩停手,也是因为这。等会再挖的时候,加点小心,遇到盒子箱子啥的慢点,别给砸了。”
有了目标,我和四哥又来了干劲,加着小心,但速度可没降,一路下挖。按照四哥教的,这挖的叫盗洞——后来这个词都臭大街了——挖这个洞有什么讲究当时我不知道,四哥就告诉我,挖的时候前几铲土往外撩,到预计好的洞边,土往洞壁上拍。这样下来,出的土少,好清理,而且洞壁结实,不怕在下的过程中塌土。另外一般的洞前3米垂直下挖,第3米开始,向下倾斜45度,再挖一段,再向下倾斜,一直到和预计的墓平行时候,水平挖。直到目的地。
再普及个知识。大家看了不少盗墓类小说,我也拜读了一些,那些对盗墓的过程描写的都很精彩,但实际上没那么轻松。比如说旋风铲、自带排土功能的金刚铲,这些玩意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说过。最简单的反例,这些玩意真那么牛b的话,考古队挖掘时候怎么不用呢?人家可是国家授权的啊。那么自动化还不如直接开挖土机得了。古代墓葬有一定的规格,有些墓是土木,有些是砖石,针对每种墓的切入点都不一样,有的在后墙,有的在底部,这都因墓的年代不同而不同。像今天这种唐墓,砖石结构,那他的薄弱点就在后墙,要从上往下,那不撬上几天的砖是进不去的。
到天擦黑的时候,洞差不多到了地下7米处。虽然在山中,但因为此处紧邻长江,水气充足,泥土相当的松散湿滑,虽然挖着省力,但浑身上下蹭的就像掉进了泥塘一般,衣服都已经看不出本色了。师父在上面一袋接一袋的抽烟,不时的问。
“见着墓墙了么?”“没呢!”
“见着墓墙了么?”“没呢!”
“见着墓墙了么?”“没呢!”
“…………”
“师父,咋还没看见墓墙啊?”
“你俩先出来吧!”
等我俩灰头土脸的爬出洞口的时候,发现天都黑透了,师父仍眉头紧凑的盯着洞口。过了好久丢下一句话,“挖偏了好像。”
师父……你是路过的天使大姐派下来玩我俩的么……
已经夏天了,好在蚊虫还不多。我们爷仨吃了干粮,就裹上衣服,在山里扎营,明天接着干。
第二天起的很早,不得不说,山里的空气要比城里的好太多。没等我多呼吸几口呢,就看见师父从山谷那边转悠了回来。看那红红的眼睛,估计昨晚没睡好。等吃完早饭,师父说,“今天往西40米,再往下挖。”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挖起来又快了不少,上午吃饭前,就到了差不多昨天的深度。还是没遇到传说中的墓墙。等我们爬出来时候,看见师父就蹲在洞口,黑着脸,仔细研究着手里的笔记本。吃完饭,没让我俩下洞,自己扛着家伙事跳进洞里。四哥想下去帮忙,被踢了出来。到了晚上差不多吃饭时间,师父爬出了洞。坐在洞口不停的抽烟,等开始吃饭时,丢下一句话:“好像又偏了。”
“……”
一夜无话,第三天,我们很自觉的早起,看见师父已经在不远处开挖了,又向东移了20米。
我和四哥拿过家伙事,开始下挖,师父旁边丢下句话,“先垂直4米,再30度向下。”
这一顿土石纷飞,胳膊都累的麻木了,仿佛不是自己的胳膊一般,就机械的铲、拍、铲、拍……
“叮!”我一铲子铲在一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