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爷爷事定
富田雅孝带来的是一件釉里红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器型特征用四个词能概括: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基于隋唐时期的净水瓶改进而来,相比净水瓶,体形修长,更细腻圆润。
李承手中这件釉里红玉壶春瓶,色略深红偏棕,不算很正,偶有白点夹青灰。
这是铜作为着色剂烧制时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很难解决。即便以今天的技术,印第安陶瓷工坊想要烧制全红釉色,成功率也不到四成。
釉表有极细微橘皮纹,肥润致密,圈足部位有浆胎的现象,这是烧制时火力不足所制。
胎土为麻仓土,略显粗松,这也是洪武釉里红早期的特征。
别看这件玉壶春瓶似乎处处都是毛病,可它的价值并不低,体现在两点:其一,单色釉里红瓷器相对比较少,要比已经发现的,带莲花纹饰或者龙纹的釉里红器件少很多;其二,这是一件洪武釉里红发展历程中早期的一件瓷器,所以毛病显得有些多,但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李承拿在手中内外看了看,又递给马崇峰,“洪武釉里红早期品,东西不错,就留在店里吧。”
双方确认交换物品之后,大岛由纪子和马崇峰出门,他俩去商讨谁该补谁钱去了。
枡野俊明则留下来,李承趁机向他请教不少东洋陶瓷器问题。
李承的态度很谦逊,让枡野俊明很舒坦,倒也没有藏私,对东洋的土器、陶器、炻器、瓷器发展历程,深入浅出的阐述一遍。
李承原本就对东洋陶瓷器有所了解,富田雅孝也不是弱者,三人聊得挺嗨。
熟悉之后,李承才了解到,枡野俊明并非富田雅孝的顾问,而是大学教授和寺院住持。这次能来,纯粹是被富田“诱拐”而来,为的就是确定“弘仁二年的纪年款”。
好在结果没让
他失望,能亲眼鉴定东洋最早的陶瓷纪念款,还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出现“八斤七两”这种非整数量器,枡野俊明认为这很正常。
因为当时地方上的窑口,是很难做出“十斤”“五斤”这样的标准容积量器。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同样的体积,称量的物品不同,就会导致质量上的差别,就像眼前的量盆,它应该是用来称量某一种豆类标准器。
当时的标准量器,是依照东洋最为主流的农产品“黍米”的质量及容量来制作的,律令所不可能根据豆类的质量和密度单独制定一套量器,因而在做过对比测试之后,在某些用来称量豆类的量器底部,标上它用来称量豆类时的重量。
至于款识上的“大”,则用来表示八斤七两后面无法计量的单位,通常意义是“满平口量盆的小豆,重量要八斤七两稍微重那么一丢丢”。
顺便提一句,东洋人的“斤两”系统,完善成熟于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大约在公元645年之后,几乎照搬唐代的度量衡制度。因而,想要验证枡野俊明的鉴定是否正确,其实很简单——用这件陶盆分别装黍米和豆类,再称量一下结果就知道。
李承没提验证的事,留着他们回东洋去做吧。尽管枡野俊明很有信心,可万一出点岔子……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交易很快结束,李承还需要支付给对方六万港纸,记在账面上,等双方的大昭和造纸股票交易结束时,一并核算。
富田雅孝一行人离开之后,李承立即喊来马崇峰和庞国兴两人。
“庞老,大活来了!”李承笑嘻嘻伸手示意两人就坐。
庞国兴一愣,刚才谈话时,他没在,又疑惑地看看马崇峰,“大活?东家说的什么意思?”
马崇峰笼着手笑笑,“东家和刚才那位小鬼
……那位富田雅孝,达成一笔交易。东家用手中的股票,换富田手中的藏品,总价值不低于五千万美元哦。”
马崇峰努力的想要用一种平淡的音调来陈述这件事,可最后还是禁不住用起语气词。
庞国兴脑袋一嗡,哆嗦了一下,“五千万?他……他能有这么多古董吗?”
九十年代,中式古董的价值炒作刚刚开始,远未达到后来的巅峰,一两百万美金购置的古董都可以算得上绝品、精品,五千万美元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笔巨款,更勿论对方提供等值的古董。庞国兴的担心,可以理解。
李承笑着摆摆手,“不要担心他能不能筹集到,这是富田的事,他既然敢答应,应该有把握。我找两位商量的是,他用来置换的物品,品类应该不少,我们想要准备好去东洋的鉴定团队。”
马崇峰立即答道,“这事不难,请几位老掌眼师傅,像张博葵就可以,他在杂项上眼力不错。”
庞国兴在旁边点头附和。
两人都是香江古玩圈的老掌眼,分钟就拉出一张名单,含他们在内的八人,其中两名备选,预防部分邀请人员时间有冲突。
名单议定,明天就可以先联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