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印章之谜
晚上去师傅家蹭饭,一家人和乐融融。
李承却发现,饭桌上,饶棼的目光时不时在自己身上溜一圈,还经常低头与嫂子彭琳琳俩人低头嘀咕。饶恕与朱秉贵俩人的表情也怪怪的,连老爷子也带着点隐笑。
倒是三个孩子表现正常。
奇哉怪哉?
“饶姐,我今天的衣服穿着有问题?”当她的目光再次扫过来时,李承忍不住扯扯衣襟,问出声来。
“没,没问题,阿承帅气得很,个头又高,人又聪明,靓仔一枚。”饶棼笑嘻嘻说道。
这语气明显不对啊?
李承准备再问时,老爷子抬头看了眼饶棼,饶棼连忙装作给饶宜萝和炳辉夹菜。朱秉贵则和饶恕轻声聊着生意上的事,他近期准备北上,联系北边制衣代工一事。
孩子中年纪最大的朱权斌,已经早早吃完饭,坐在那里,等外公下离开敕令。
莫名的,李承觉得今晚饭桌上,有点“诡异”。
他每天早出夜归的,根本不知道,“冰冻女郎睡衣装,与青年男子夜半同行”这则谣言,已经在万惠家园小区盛传,自然也就传到吴佩俞的姐姐吴慈佩耳中。
冰冻的妹妹终于开窍了?
吴慈佩从妹妹那里自然得不到答案,但她穷追不舍,从门卫那里得到一点信息,又去小区超市,综合信息,得出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妹妹的房客李承。
饶棼是吴慈佩的同学,俩人一通电话,再加上一点想象“美女房东俏房客”……好吧,在她俩看来,李承与吴佩俞的事,天作之合。
饶棼憋不住话,撂下电话就和嫂子彭琳琳嚷嚷开来,一时间,家中人全都知道,连老爷子都问了两句。
吴佩俞和姐姐一起,来饶家玩过,所以饶棼一提起,饶老也有些印象。
女孩子秀外
慧中的,容貌秉性都是个不错的人选,便没有反对,只是叮嘱饶棼,莫要插手俩人的事情,任其自己发展。
李承哪能想到,今晚的“诡异”竟然出在这上面?
随着老爷子来到书房,今晚饶老照例要抽几个问题,考考李承今天的学习情况。
老爷子今天考核的是“世家”,这是饶老治史的核心。
饶真颐认为,“正史当鉴之,不足以全取;世家史当辅之,不足以全弃。”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饶老认为,正史不要过于相信,这其中受帝王影响太大。
譬如清朝所治的明史,那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糊涂史,明朝帝王敢于喊出“天子守国门”,就不会如此昏聩与无能,盖因清朝为维护统治,故意抹黑而已,可信度不高。
又如司马迁的《史记》,一直被誉为“正史之冠”,可依旧受汉武帝影响,三删其稿最后连正稿都不见了,这样的正史可信度有多高?
他认为,世家相传的历史记录,相对有更好的参照性——主要是针对帝王和朝代及当时的社会情态。
这是因为世家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传承比较有序,以旁观者的角度能更公正的揭示帝王性格、作为,以及社会风貌与民情生活。
因此,他认为,正史只能借鉴不可全信,世家史可以充当更重要的治史辅助作用,这样的出来的历史结论,才是公正、研究的历史研究。
饶老这条观点是五十年代提出的,影响海外学者机构治中华史几十年并一直影响下去。
今天上课,徐懋教授说到琅邪王氏,就是一个典型的世家。
琅邪王氏,起于“卧冰求鲤”的王祥,此后延绵几十代,跨越数百年,这样的世家史,丝毫不比当时的《晋书》真实性差。
老爷子结合李承今天课上遇到的困惑,为他讲述永嘉之乱前后的史实。老爷子年近八十,可记忆力超好,年代、史实、秩序、人物、环境说得清清楚楚,虽然没有徐懋教授的声情并茂,可更严谨,也更细腻。
两者一对比,李承对这段历史,自然要比其他学生认识更清晰。
这就是弟子与学生的区别,开小灶与大课的区别。
见老爷子有点累了,李承连忙帮师傅续上茶水,又从挎包中掏出一只方盒子,放在老爷子面前,“师傅,这是我今天偶然得到的一枚鉴赏章,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适合您把玩。”
盒子中装的,就是碧玉螭龙鉴赏章。
碧玉光泽柔和,墨绿深渊如潭,垫在黄丝绒的匣面上,灯光下,异常养眼。
“东西还不错,苏工。”饶老放下手中的茶盅,单手捻起这枚鉴赏章。
对着灯光照照,墨点均匀,老爷子点点头,又将鉴赏章底部朝上,山水纹刻清晰可见。
“咦?这纹刻有讲究。”
老爷子从桌子上拿过老花镜,带上,站起来对着灯光映照。
李承听到这话,顿时腾地起身,来到老子也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