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于我的朋友
人是社会型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朋友。上学的时候,朋友基本上就是同学。随着渐渐长大,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一些人渐渐淡出你的生活,一些人逐渐走进你的生活。
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都已各奔西东,就算在一个城市里的,也因为时间距离的关系而不再来往,偶尔打个电话,就算没有彻底失联。大学同学,因为班长和书记成了一对,又都留校,走上了行政岗并成功进入干部圈,所以在同学中有着无比坚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大学同学多数在一个城市,经常聚会,所以大学同学,算一个稳固的圈子,其中关系好的有两个。
刚进入职场时,第一年是在车间实习。一帮新来的毕业生,总能有几个趣味相投的。再跟车间里的青工打成一片,也能找到一些朋友。这时候的人都年轻,没那么势利和圆滑,交到的朋友都是真朋友,能一路一起走下来的,到现在有四个。
走上社会三四年后,对人的戒心大了,逢人只说三分话了,能交到的朋友就少了。职场上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目的性太强,所以这种关系随着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冷热,随时可能因为其中一人的离职而消失。在这段时间的职场上交到的朋友,只有三个。
人总有兴趣爱好。从大学时候玩网游交到的网友,到夜跑骑行打球找到的同伴,一年年下来,目前为止能经常碰头的也只剩两个了。
以上这些,也就是我最紧密的朋友圈了。当然,如果算上一些熟人,饭友,同事,可能人会很多,但能舍得花时间维护的,也就是上面那几个了。
虽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我归纳了一下朋友们的性格阶层,发现我的朋友还真是各有特点,各行各业都有。
比如老森,干过销售,当过车间主任,最后一份工作是某民企总经理。他是我在第二家公司认识的,当时他是车间主任。他过来的途经也很戏剧性:原本他是作为供应商派出的销售,来跟公司老板谈项目的。结果老板觉得他说的头头是道,很懂管理,就开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格,聘他做车间主任。他也不含糊,来了以后把车间管理的井井有条,原来乱糟糟的劳资纠纷一一摆平,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车间管理流程。结果等车间运行走上正轨了,老板卸磨杀驴,从国外调了一个车间主任过来,把他踢到销售部去做销售了。
销售原本就是老森的拿手好戏,他跑东跑西,也为公司拿了不少单子。直到后来,公司副经理开始看不惯他,给他各种穿小鞋,他一怒之下辞职了。
辞职后老森逍遥了一年,关系就挂靠在一朋友的公司,也就是为了交金不间断。那段日子,时不时的晚上他就打电话约我出去喝茶聊天,弄得我大半夜的被茶多酚刺激的睡不着。某日遇到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江苏的一家民企,让他去做总经理。他又过去干了四年,在当地租房子一个人住(是不是一个人存疑),每两周回来一次。用他的话说,孩子都毕业了,老婆也都是老夫老妻了,两周回一次也无所谓。正做的热火朝天,老板跟老板娘发生矛盾要分家了,老板娘开始入住公司,每天查账干涉公司管理,总之就是我不开心公司就别想好。老森一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又辞职回来了。
这回他是年纪也到了,正式退休拿退休金了。退休生活快乐无比,他迷上了拍鸟,用他的话说叫“打鸟”。花了二十几万买了器材,跟一帮老头开着车今天去常州明天去赣州,就是为了拍到各种各样的鸟。我有幸跟他去体验了一次,当时我带着我的佳能5d4,自以为还不错,结果被他一顿数落,说这相机太差根本就不是用来拍鸟的。不过我就只有这个相机,他也没办法,只好借给我一根粗大的镜头,说是看我运气能不能拍到了。那天,我终于拍到了一只翠鸟;那天,我被冻得手脚发麻;那天,我等得望眼欲穿;那天,我吃到了最难吃的外卖;那天,我看到了最多的高档相机。自此,对于他的拍鸟邀请,我总是以工作,以约会,以各种想得到的理由推脱掉。
老森是老销售,走南闯北很多年,有一肚子的趣事和秘闻。有一次他跟我说了我第二家公司的几件趣事。
其一:公司总经理是国外派到中国来的,老头子看上去很和蔼。财务总监是个留欧回来的女人,属于那种很有冲劲为了工作加班到几点都无所谓的人。两个人经常在公司会议上顶嘴争吵,我当时都觉得这财务总监干不了多久的。结果等我离职后,有一天老森找我喝茶聊天,说起这两个人,他哈哈一笑:你不知道吧?他俩跟各自的配偶离了婚,现在结婚了。我表示不敢相信,他说,你是下班就走的,不知道下班后办公室里的事很正常。财务总监为什么总是留下来加班?因为总经理下班后很晚才回家。在公司会议上的争吵,都是做给下面和上面的人看的。现在他俩一个总经理一个财务总监,总部那帮外国人又不知道他俩结婚了,他俩开着夫妻老婆店,不要太开心哦。我问他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说我还没离开公司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但是当时他还在职,所以要保守秘密。那也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