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缘起
孙义良自从在路上见到刘春桃后,被她的美貌和清纯脱俗的气质深深地迷住了。每天脑海里都是她的身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正巧赶上本村的媒婆来家里给他提亲,说的是邻村里正家的姑娘。邻村里正家的姑娘,是本村里正的远方亲戚,在本村里正过寿辰时他见到过。虽然长得不错,但和刘紫婵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等媒婆走后,他坚决不同意。他娘是想答应下来的,一是里正家里条件要比本村百姓家里要好很多,二是自己儿子已经十六岁了,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但见儿子不同意,心想等儿子考中秀才找个条件更好的,就回绝了。
没几天孙义良就让他娘去刘春桃家里提亲,他娘当时就炸了毛,逼问儿子如何认识刘春桃的,是不是那个贱蹄子勾引你的。因为刘春桃绣的帕子能卖钱了,村里的姑娘也想学刺绣,就找刘奶奶教。刘奶奶喜欢清静,这些人都进不了刘奶奶家的院子。时间长了一些有嫉妒心的婆娘就传刘奶奶的坏话,说刘奶奶是城里不干净的地方被刘爷爷赎出来的。连带着刘春桃也不是正经姑娘了。
孙义良极力辩解说是自己看刘春桃长的漂亮才想娶的,跟刘春桃一点来往也没有。孙李氏相信儿子的话,因为儿子才在家里呆几天,自己常年住在村子里平时都难看到刘春桃,别说儿子在家里就住这几天了。可是刘春桃的家里状况显然是差了很多,刘春桃的爹刘成发是个木匠,她娘葛氏是个村妇。他们家是十几年前逃难到的李家村,这些年家里只有二亩薄田。刘成发农闲时走街窜巷做木匠活,将能养家糊口,和邻村里正家没法比。孙李氏坚决不同意结这个亲。
孙义良是家里独子,没有兄弟姐妹,父母都很纵容他,说一不二惯了。他娘不同意就绝食,三天不吃饭,他娘也没松口。眼看绝食不起作用,他就躺在床上不起来了,也不读书了,放狠话不答应就不去镇上读书,秀才也不考了。这下他娘慌了,不读书哪成,儿子读书考仕途是她的命啊。
最后孙义良的娘妥协了,请媒婆去刘家提亲。刘家很意外,那孙李氏平时仗着自己夫君是秀才,鼻孔朝天的瞧不起庄稼人,也就这两年男人没了才姿态放低了些。但儿子很出色,书读的好,大家都说一定能考中秀才、举人的。孙义良也村民眼中的乘龙快婿,怎么上他这样家庭状况的来提亲呢?夫妻俩说考虑一下,连问一下女儿的意思,再做答复。
媒婆一说刘家要考虑几天,孙李氏顿时就很生气,说上他家提亲是看得起他们家,应麻溜答应下来,还考虑?顿时对刘春桃的不满又增加几分。
这头儿刘家夫妇商量着,衡量女儿嫁过去的利弊。孙义良无论长相和才气在村里都是一等的,家境也不错,虽然没了爹,可是家里有十几亩地,他娘是个会过日子的。就是婆婆的性格难缠,不好相处,但哪家的婆婆好相处呢,都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这一年来也有媒婆上门提亲,但都没有太满意的。这门亲事看着还合适,就问女儿的意思如何,刘春桃见过孙义良也听小伙伴谈起这个人,觉得此人长相不错,又有学问,此人还是村里女孩都向往的郎君。她喜欢文静有学问的人,就害羞的说但凭父母做主。
就这样,两家双方交换信物定下婚约。孙义良家送过来一支银簪,刘春桃家送去紫婵自己绣的桌屏。这样双方就算定下婚事,约定紫婵笈笄时再商量嫁娶之事。
刘春桃和孙义良定下婚约的事儿,在村里一传开就引来许多姑娘的嫉妒。传言什么的,版本很多种,核心之一是刘春桃勾引孙义良,孙义良不得不负责答应婚事。
刘家也隐约听到些传言,孙家没出来澄清,如果自己家出来说怕越描越黑。刘春桃的母亲对此很不满孙义良的母亲。但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如果两家闹掰了对自家姑娘也没有好处,就忍了下来。平时严厉要求女儿不能与孙义良单独相见。
刘春桃十三岁那年春天,刘爷爷故去了。刘奶奶也病倒了,缠绵病榻几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刘奶奶重病期间一直是春桃照顾她,刘奶奶故去后,把那架古琴和几本医书留给了春桃。
在春桃十四岁那年的春天,孙义良考上了秀才,整个村子都向孙家贺喜。刘家也很高兴,想到两家马上就要商量婚嫁之事了,以后女儿就是秀才娘子了。春桃的娘每天嘴角都带着笑,叮嘱春桃赶紧绣嫁衣,等嫁到孙家后要孝敬婆母,对相公要尽心照顾,让相公一心读书好考个举人回来。
刘春桃也很高兴,专心在家里绣嫁衣。
可是刘家这头儿还没高兴几天呢,就有了孙义良他娘来退亲这出事。
刘春桃是个开朗的女孩儿,被退亲虽然有些气忿和伤心,但也没有寻死觅活的。因为孙义良虽然大家都觉得他各方面都好,能跟他定亲,好像她走了狗死运儿,但她对孙义良却没有太心动的感觉。她认为女孩儿到了一定年纪就得嫁人,能嫁个条件优秀的男人是上天给的好运气应该珍惜,所以就安心待嫁。
退亲就退亲吧,好在自己年纪还小,还可以慢慢相看人家。退亲这件事在村里一哄声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