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他们又不爱听,可宋帝可以说不听就不听,他们不爱听还得忍着继续听。
使节团只是使臣,他们可以做主增加岁币和带回土地,没法决定减免岁币和割让地盘,不管宋帝怎么说,他们都做不得主。
赵曙也没有太难为他们,温温和和接见了几次之后便开口放他们回辽国,只是回去时得带上他们大宋的使节团一起。
使节团的成员都是他特意挑出来的,年轻人有干劲儿,见识过火炮斗志昂扬,
熟读史书知道收复失地的重要性,天知道他从朝中挑出来几个满足全部条件的有多不容易。
不是朝臣都不乐意收复失地,而是朝中年轻人太少,新科进士早在几个月前就各自上任,年纪太轻不确定理政才能如何不敢直接将出使辽国的重任交给他们。
年纪大的经历过庆历年间辽国咄咄逼人讨要关南十州倒是有足够的冲劲儿,但是他们年纪大了位高权重得留在后面出场,先锋要留给年轻人来当。
他是千挑万选才选出来那么几个合适的人,希望这次不要让他失望。
话说回来,他即位后要培植亲信,科举考试也要提上日程。
直接从朝中选人固然重要,科举考试中的新人也不能放过。
科考不是非得三年才能考一次,回头和礼部商量商量,今年已有春闱不好再准备秋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不如让各州府去准备明年的秋闱。
这样后年春闱就能再选出来一批进士,那一批进士就是独属于他的天子门生。
京城百姓欢送使团离开,满怀期待的等着他们凯旋,使节团里的年轻官员压力很大,但是更多的还是兴奋激动。
官家将那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他们一定得从辽国身上撕下来一块肉才行。
公孙策以为朝廷这次不会再派展昭随行护送,不料他还是猜错了,开封府展猫猫再一次荣获护送使团北行的任务。
和上次去大名府接辽国使团差不多,上次接辽国使团是怕那些契丹人在路上被热血上头的江湖人暗杀,这次护送使团是怕他们大宋的使团在路上被辽国使团雇凶给杀了。
当然,也要防备大宋和辽国的江湖人乱来。
上次出任务去大名府一路憋屈,这次去大名府扬眉吐气,展猫猫穿上崭新的官服,感觉新衣裳的颜色都比之前的更鲜艳了。
意气风发的大宋使节团和死气沉沉的辽国使节团一同离开汴京,以前是契丹人路上叽叽喳喳宋人缄口不言,现在是宋人路上叽叽喳喳契丹人缄口不言,路上的氛围“和谐”极了。
苏景殊和赵仲针就是在这么个氛围中离开京城的,两个少年郎听着耳边欢呼雀跃的声音心情激荡,只恨百姓们欢送的不是他们。
不着急,他们还小,等他们过些年能为国效力,到时百姓们也会这么为他们欢呼。
不知道那些使臣是什么想法,如果是他们的话,他们直奔辽国皇宫取辽帝脑袋当酒壶的心都有了。
赵仲针拍拍胸口,“不着急,咱们应该赶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谈判。”
苏景殊重重点头,“赶得上!”
辽国不是待宰的羔羊,那边强硬惯了,就算大宋研制出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不一定按照他们的心意行事。
和燕云十六州相比,那几十万的岁币根本不值一提。
苏景殊没怎么和契丹人打过交道,不过他觉得事关国土不是威慑几下就能解决为题的,大宋和辽国之间还是得打一仗才行。
挨打了
才知道疼,不挨打只听威胁到最后可能威胁就没用了。
所以他努力努力一定赶得上。
官家这次挑的使臣年纪都不大,好几个都是前几年的进士,不管下次和辽国谈判是什么时候,先考个进士肯定没错。
赶早不赶晚,赶的太晚就赶不上趟儿了。
马车顺着官道往西去中牟,赵仲针掀开车帘往外看,非常期待途中能遇到点儿刺激的事情。
苏景殊看着旁边跟着的二十位持刀护卫,觉得小光国公的期待十成十要落空。
山贼抢劫也是抢他们能打得过的,他们这边足足二十个身强体壮的持刀护卫,沿途的劫匪躲还来不及,没有不长眼的会主动撞上来。
赶路无趣,赵仲针看了一会儿就放下车帘。
秋天是忙碌的季节,有田的百姓在田里劳作,没有田的百姓靠手艺或者小生意过活,汴京到中牟的官道车马如流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挑着担子或者推着小车的人,像他们这样一辆马车要二十个护卫的还真不多见。
赵仲针有些犹豫的问道,“小郎,我带的护卫是不是有点多?”
苏景殊点点头,“是有点多。”
可是多也没办法,出都出来了总不能再让人家回去。
大不了他们就当两个出门游玩的纨绔,京城的纨绔随行带十几二十个护卫打手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