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回家
警车在小巷口停了下来,姜屿谢过送她回来的警员,下了车。
站在烟火气十足的巷子口,初夏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她才有了些实感,更加深切地感觉到自己来到了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从过去来到了未来,还进入了一个小姑娘的身体里?
她原来的身体会怎么样?真正的姜屿又去了哪里?
如果此刻是未来,那原本的“她”现在还在吗?
想着事,她本能地抬脚朝巷子里走去。
快走到巷尾的时候,一个稍许佝偻的身影让她心神一晃。
错眼间,她好像看见很多年以前、在她还四肢健全的时候,每次结案回家时,祖父总是在路口等着她。两人会在走回家的路上聊聊家常,聊聊他过去在东方的见闻,一切枪林弹雨都被挡在路口外,不再令她烦恼分毫。
有多久没人等她了?
姜屿眼眶有些湿润,待走得近些,她看清了来人的模样。
花白的头发,因为劳累而弯曲的脊梁,还有惊惶担忧的表情。
“爸…”有什么力量驱使她出了声,她感觉是身体里残留的本能。
“哎!”姜荣抹了把眼睛,应声道。“饿了吧?走,回家里吃热腾腾的馄饨面。”姜屿点点头,搀着他往家的方向走去。
这是老旧居民楼中的一户两室一厅,姜屿趁着姜荣在厨房忙活的间隙,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十平见方的小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房间里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床单是清新的印花图案,桌面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法学类的专业书。
书桌上摆着一副相框,里面是姜屿和姜荣在学校门口拍的合照,两人笑容明媚。校门口的拱门气势恢宏地立在两人身后,上面写着“白南大学”。
看来姜屿是位法学院的在读生。
学生啊她有些唏嘘,没想到教书多年的她,最后又回到了读书生涯。
“小屿,出来吃饭了。”外面传来了姜荣的声音。姜屿放下相框,走回了逼仄的客厅。
客厅已经很旧了,天花板和墙角难免都有剥落,但屋内窗明几净,四处也干净整洁,看得出主人平日的精心。
手工馄饨皮薄馅大,面汤里有咸菜、紫菜,还撒着胡椒。姜屿整整一天滴水未进,现在倒真是饿了。
她大口将馄饨和面条吃得干干净净,胡椒的辣意让整个胃暖和起来。
“好吃。”她看向姜荣,露出明朗的笑容。“让你担心了,爸。”
姜荣没料到女儿突如其来的话,一时间眼角有些湿意。
姜荣妻子早逝,只有女儿和他相依为命。姜屿从小到大都很聪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大学也年年拿奖学金,是邻居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她知道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不容易,平日里独立又能干,几乎不让姜荣费心。在得知姜屿下落不明的时候,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父亲,感觉天像要塌了。
姜荣哽咽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姜屿帮忙收拾了碗筷,把姜荣劝回了馄饨铺里,这才有空把警员还给她的手机拿出来。小小的一个机器,没有天线,随身携带就能跟任何人通话。
她学着苏丞南的样子,点击着屏幕上的图标。经过一阵摸索,终于搞懂了它的基本操作方法。
原来科技已经发展得这么快呀,她默默感叹。
眼下堆在她面前的事情多如牛毛,只能一件一件解决。
首当其冲的就是了解自己。
她坐在床头,打开掉落在停车场、警员刚刚归还的随身背包,黑色的帆布包里多是和校庆有关的计划表、人员安排表等,她将文件放在一边,掏出一个墨绿色的卡包。
放在最外的是一本小册子,上面印着白南大学研究生证几个烫金大字。翻开内页,她穿着白衬衫,笑得相当标准。下面写着“法律学院”,专业是“民商法”。
倒是和她念书时的专业有些关联。但出于语言和法系的差异,想要跟上姜屿目前的进度,恐怕还得费些功夫。
姜屿用手机搜索了一会儿这个世界的学制,按照入学时间来推算,今年她应该已经研三,此时正是在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了。
她从抽屉中翻出一个本子,简单地列出了待办事项。
首先必须加强锻炼。身体的柔韧性还不错,也许平时有进行一些瑜伽或舞蹈的训练,但在力量和肌群塑造上远远不够,几乎难以负荷她的跳跃及搏击,这让姜屿极度缺乏安全感。
第二,短时间内追上学校进度,圆满完成答辩。
第三,了解对她而言全新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变迁。
她在第四点上停顿了一会,写下了“警察”两个字。
按照查案流程,即使案件解决,她仍旧要到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