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孙策托弟张昭(1)
张昭,字子布,出生于徐州彭城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他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尤其是写隶书,写得特别棒,字迹既有力又好看。
他跟着白侯子安学习了《左氏春秋》,还和赵昱、王朗这些好朋友经常一起讨论学问,大家都有很高的学问和才华,在当地都很有名。
长大之后,有人推荐张昭去做官,但他没同意。他还和王朗一起讨论过以前那些皇帝有哪些需要避讳的事情,写成了《宜为旧君讳论》。
徐州的才子陈琳他们都特别佩服张昭,觉得他特别厉害。
后来,徐州刺史陶谦听说张昭很有才,就想推荐他当大官,但张昭还是不愿意。
陶谦觉得张昭看不起他,就把张昭关了起来。
好在赵昱他们及时帮忙,张昭才没被关太久。
不过,虽然张昭和陶谦有过这么一段不愉快,但陶谦去世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纪念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徐州地区鸡飞狗跳,很多士子和百姓为了保命,一窝蜂地跑到了扬州。张昭也跟着大部队过了长江。
后来,孙策开始闯荡江湖,张昭和广陵的张纮、秦松、陈端组成了孙策的智囊团,一起给他出谋划策。
孙策非常器重张昭,让他当了长史和抚军中郎将,把他当成铁哥们,甚至还把军政大事放心地交给张昭去处理。
每次张昭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来信,信里都是一堆夸他的彩虹屁。张昭心里那叫一个纠结,说出来吧,又怕别人说他显摆,不说吧,在心里又憋得难受。
孙策知道后,哈哈大笑:“当年管仲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齐桓公后来成为诸侯霸主。现在你这么厉害,我重用你,你的功名不就是我的吗?”
当时,荆州牧刘表想给孙策写一封信,好不容易写完,他先拿给名士祢衡看。
祢衡看完后,噗嗤一声笑出来:“你这是写给孙策手下的小屁孩看的,还是专门写给张子布看的呀?”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受重伤,临死前,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了张昭。
他拉着张昭的手说:“要是孙权不行,你就自己上。实在不行,你就往西边撤,不用担心。”
那个时候孙权年纪还小,他老妈吴夫人也担心他不能成事,就把张昭和大将董袭那几个人叫来一起商量,问江东能不能保得住。
董袭信心满满地说:“江东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守住这里不成问题。况且孙策将军很贤明,对百姓也十分爱护。如今孙权继承了他哥哥的基业,我们齐心协力,加上还有张昭先生主持大局,我们就是他的左膀右臂。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准备好,没什么好担心的!”
孙策死了以后,江东的局势变得严峻起来。
为了巩固孙氏的统治,张昭带着大家一起来辅佐孙权。他不仅向汉室上表忠心,还通知了下面各个州郡里的官员,让他们都要好好做自己的工作,守好各自的岗位。
孙权因为哥哥去世,心里特别难过,一直没能及时缓过来处理政事。
张昭看到他这样,就跟孙权说:“你是孙家的后代,应当继承你哥哥的遗志,努力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成就一番伟业。如今世道混乱,盗匪横行,你这位孝廉可不能只顾着悲伤,而放纵自己的情绪。你要振作起来啊!”
张昭亲自扶着孙权上马,还亲自率领军队去出征。
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了该听谁的指挥,也就没人再敢打歪主意了。
孙权刚开始掌管江东的时候,因为根基还不够稳固,有些人心里就不服他,想要造反。
但张昭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尽心辅佐孙权安抚百姓,那些地方官和外来的人也都得到了重用,慢慢地,局势就稳定下来了。
每次孙权出去打仗,他都会让张昭留守后方,还让他管理家里的大小事情。
后来,黄巾军的那些残余势力又出来捣乱,张昭就带着军队去把他们给收拾了。
孙权去打合肥的时候,又叫张昭去攻打匡琦。他还让张昭指挥其他将军,在南城把豫章的叛贼头子周凤他们给打败了。
从那以后,张昭就很少亲自带兵打仗了,他基本上都是留在孙权身边,给他出谋划策。
孙权因为张昭是以前就跟着他的老臣子,对他特别好,还是让他当了长史。
后来没多久,孙权的老妈快不行了,她特意把张昭他们叫过来,把去世后的事情都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都能好好辅佐孙权。
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原来江夏太守黄祖的手下甘宁投奔了孙权。
他一来就向孙权献上讨伐黄祖的计策,说:“现在汉朝越不行了,曹操越来越霸道,早晚得篡位。南荆那块地方,有山有水,交通也方便,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看刘表这个人,眼光不行,他儿子也不行,肯定不是能继承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