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南国(7K)
,还有一个借由进剿,趁机控制了大半郧阳府,都是在南国的范围之内。
南国之中。
西南山多林密、道路难行。
东南丘陵连绵、河网密布。
东南沿海的情势虽然也没有北方那般错综复杂,但是牵扯的利益太大,如今内外海域郑芝龙一家独大。
而且因为地理问题,不适合作为基业之地。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往东南发展可不是一条好路,所以陈望现在预备是先取西南。
而要取西南,最大的阻碍,便是错综复杂的地形。
陕西虽然也有山,但是却不同于西南的山,地形也没有西南那边复杂。
山地作战和平原作战是截然不同的两面,这一次围剿王国宁,陈望都是依据着马远山的方略在进剿。
而事实证明,马远山作为土人山民,在山地作战却是经验丰富。
跟着马远山,陈望确实学到了很多的技巧和战法。
马远山现在正在前线指挥着大军进剿,而马玉瑛则是留了下来,给陈望解答相关的问题,
“重甲如何不好?”
陈望眉头微蹙,问道。
“在山地之间重甲虽然确实活动不便,但是山道接战很多时候战场只能容得下数人挪移,武备越好不是越有优势吗?”
九边常用重甲,而南国这边确实如同马玉瑛所言基本都用轻甲。
不用重甲的原因,陈望原来有了解过一些,南方不用重甲,一般来说是气候的问题,夏天的湿热会让穿戴重甲的军兵苦不堪言,而潮湿的气候,会导致重甲保养困难,不便于长期保存。
但是论起实际作战,陈望还是感觉重甲要强于轻甲,哪怕是在山地。
因为当初在巩昌府攻三山营,还有勤王之役青山关,以及围剿常国安,都是依靠的重甲建功,才能摧营破寨。
“只考虑作战,不考虑保养的问题之外的问题,重甲为什么比轻甲不占优势?”
“总镇知晓保养等问题,证明总镇对于我等南方也有一定的了解,”
马玉瑛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
“总镇说的是其中的优点,重甲厚甲在这方面确实有极大的优势。”
“如果是要立时破营,摧营破寨,用重甲确实是更为容易。”
青山关大捷被广为宣传,马玉瑛怎么会不知晓。
“在地势低缓的山岭地区,重甲确实可以优于轻甲,但是地势险要的地方,重甲的优势相较于轻甲其实并不大。”
“从山上、要道滚下来的滚木和擂石,重甲挡不住。”
无论是直接砸中,还是将其砸落山崖,都能够害了人的性命。
“穿戴重甲活动不便,不仅提供不了多少防护,面对滚木擂石就是想躲也来不及,如果穿的是轻甲,好歹还能有反应的时间。”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体力的问题。”
“要是只打一两个时辰,肯定是要穿重甲,就像总镇在青山关一样。”
“但是我们在南边,打仗肯定不是一两个时辰的事情,爬山要比平地累的多,要是穿的重甲,不用敌兵来打,就先累垮了。”
马玉瑛解释的极为全面,陈望带兵打仗多年,又有后世的学识,轻易便理解了两者之间的优劣。
之前之所以会疑惑,也是因为历次战役的经验,导致暂时陷入了误区。
“言之有理。”
“山地作战确实和平原作战的方式确实和相去甚远。”
很多东西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陈望目光移动,看着在山道之上健步如飞的一众土兵,笑道。
“你们用的短弓,优点是射速快、但缺点是能射的距离不远,威力也不够大,这在平原是缺点,但是在山地却是优点。”
“敌人大多身穿轻甲或则无甲,短弓的威力足够,山道曲折,对于弓箭的射程要求不高,很多时候距离极近,这个时候谁快谁便更占优势。”
“果然名下无虚士,总镇能够赢取青山关之捷,也属当然。”
马玉瑛的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的笑容,不过笑容稍纵即逝。
明时但凡只要是男人都会蓄胡须,最初的时候陈望还疑惑为什么马玉瑛没有蓄须,以为是石柱宣慰司的什么风俗。
后面,也是有些猜测。
就在前不久的时候,陈望才从马远山的口中得知了内情。
在石柱等地的毕兹卡宣慰司,原先便有不少的女将统兵的例子,也有女性的峒主和头人。
秦良玉当初就和其父马千乘一起领兵上阵。
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也同样领兵为将,官至参将。
崇祯六年的时候,张凤仪因为孤军作战,在侯家庄全军覆没。
在秦良玉统领石柱,接任宣慰使后,女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