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震天雷】
解说,“算上火药,这个震天雷重四斤三两。”朱铭说道:“这怎么投出去?太重了!”彭秀说道:“守城时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砲车投出去。几斤重的砲子,用很小的平夷砲(回回炮)就能掷出。这种小型轻便的平夷砲,可以安在战船上,可以置在城墙上,还可以用骡子拉着随军野战。”嗯……好吧。朱铭提供了制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没怎么讲清楚。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后编练掷弹兵。而彭秀这些军工人员,却做出四五斤重的炸弹,专门用于守城,或者让投石车投出去。朱铭感觉这主意还不错,可以用来增加三叠阵的火力。到时候,金国骑兵冲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车抛掷炸弹。冲到一百步时,用火枪再齐射一拨。接着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弹,并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枪、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击。整个过程,六重以上远程火力,熟练起来甚至能达到八到十重火力。这样还能冲到车阵面前,那只能说金兵有神仙保佑。朱铭吩咐道:“这种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轻便的,控制在三斤以内最好。”“是!”彭秀领命。朱铭又去视察火药厂,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来一场大爆炸。当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汉中,那里恰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硝石产地。而今,朱家父子暂时定都开封,而开封府各县恰好是中国最顶尖的硝土产地!硝不缺,火药自然不缺。真正要紧的是严格管理火药制作流程,否则火药配方都会变成摆设。鸦片战争时期,不同地方的清军将领,采用截然不同的火药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药制作偷工减料。比如硝,用土法反复提纯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只提纯一两次。负责任的清军将领,必须根据手里火药的实际威力,推测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质量,然后再让手下那些工匠,随之调整火药里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这样打仗,得他妈多累啊!在火药厂一番视察之后,朱铭感觉非常满意,鉴于偷工减料要掉脑袋,工匠们还是极为认真负责的。他让军械实验厂派人,分别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面甲、震天雷的制作方法带过去。现在全军披甲率极高,布面甲暂时不着急,震天雷却得赶紧制造。这玩意儿的外壳是生铁浇铸的,而且不在乎钢铁质量,可以快速低价批量生产。造好之后,磁州生产的震天雷,就近给张广道运过去。而徐州生产的震天雷,则在海州装船运给李宝、折彦质、耶律余睹等人。他们其实最需要震天雷,因为跨海兵力不多,却随时可能面对金兵大举攻城。李宝李公爷,自然最先获得新式武器。完颜宗望的一万精锐,还在赶往傍海道的路上,李宝就获得首批八百枚震天雷,是随着军粮一起运过去的。“这东西怎么用?”李宝抱着四斤多重的炸弹,有点怀疑这玩意儿的真实威力。随炸弹跟过去的技术员,微笑道:“李公可以让人试试。”海滨县城外。一处荒地竖起许多草人,震天雷放置在最中央。李宝本来站在十多步远,技术员提醒道:“李公还须再退一些。”“再退多远?”李宝问。那人说:“再退二十步为好,防止有破碎铁片飞来。”包括献城投降的大明贞、大明义兄弟俩,也带着亲兵过来围观看热闹。只见一个士兵点燃引线,快速跑向几米外挖好的大坑,然后猛地跳入深坑当中躲避。“轰!”巨大的轰鸣声响起,真个就是震耳发聩。随着硝烟渐渐散去,李宝亲自走近查看。方圆一米半之内,草人悉数被震倒震碎。方圆三米之内,草人被震得歪歪扭扭,也有不少倒下去了。而方圆十多米,甚至是更远,到处都有被炸飞的生铁片。这火药量,装得是真足啊!《金史》的记载才更夸张呢:“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大明义望着爆炸现场,庆幸自己投了大明,否则遇到这东西咋办?他转头看向大明贞,发现兄长已呆立当场,正瞠目结舌的看着地面焦土。“必胜,大明必胜!”大明义心神激荡,猛地呐喊起来,周围的士兵也跟着大声呼喊。震天雷还没有实际用于战场,却已经让大明将士们士气大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