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事故分析
“logname:systemsource:distributedcomlevel:warninguser:artemisiihlsf1operationcode:000#38f……“b级基地内,一群系统工程师正对“蓝月”坠毁的原因进行分析。当然不是瞎猜,而是通过“蓝月”的黑匣子和其他储存器来还原当时的故障状况。所有人都对“蓝月”的事故原因很感兴趣,14用了半天的时间和探索者9号一起把登陆器残骸拆了个乱七八糟,找到了黑匣子在内的其他电子部件,进行破解分析。大概是因为naca不认为会有外星人来争抢黑匣子,所以这些信息几乎没有加密,很快就被读了出来。这种行为让佘院士认为有些不齿,然后要求结果出了也给航天局一份。从维克多和科赫口里还是撬出了不少信息,包括登陆前“蓝月”就出的故障以及着陆时的状况表现:液氧贮罐管路泄露另论,着陆时大面积子系统停电和发动机停机绝对是极其严重的事故,但同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多半还是某个严重故障引起了连锁反应。通过naca发过来的登陆器资料,基地又按照黑匣子的指引挨个排查,很快有了发现。在国会还在讨论怎么弄回黑匣子的时候,基地倒是抢先一步彻底搞清楚了事故原因。“一切的源头,的确是这条管路的泄露。”佘院士和还在基地的航天局专家坐在一起,听着郭申总结的事故发现:“阿尔忒弥斯二号的宇航员说他们堵上了泄露的阀门,这其实只是解决了一个泄漏点,我们认为在与贮罐连接的地方还有某处发生了泄露。那为什么一个已经泄露完的空罐子会造成严重事故呢?那我要说,其实很多的液氧并没有漏掉,依然在登陆器中。”郭申调出了naca发来的登陆器资料,现在已经做出了剖视图便于理解:“我们都知道‘蓝月’的目的是多次可重复使用,所以他们在设计人员舱室时使用了内外双层结构,人员生活的那部分与着陆器之间是两个模块,这种设计既能降低使用中的震动,也可以保证人员舱室极其坚固,所以在迫降中依然完好,气密性良好,舱门还能独立打开。”台下的专家都点头,这种设计的确很巧妙,减小了整体着陆器外部损伤导致内部人员舱室受损的风险。“问题就出在这个隔层,泄露的液氧有很大一部分灌进了隔层,至少用了十几个小时才慢慢泄露完,而我们知道内外两个模块之间肯定有相当多的线束和管道连接。”佘院士:“你是说液氧破坏了这些管线?”“没错,因为处于内部且是密封状态,也是为了节省体积,这些管线被制造成了集成插头,并没有做很强的防护,在零下200度的液氧无孔不入的侵蚀下结构发生了破坏,并在发动机启动时的震颤中更加严重。所以实际上是这两个内外模块之间的连接发生了问题,导致内部逐渐丧失了电气系统的操纵能力,除了被特别加强的手动操纵部分,电气系统几乎全毁,外部计算机接收到的指令丧失或者混乱,这才导致处处都产生了问题。”这套猜测和日志基本对的上,尤其是解释了为什么压力传感器为什么一直显示有压力,因为管道被堵住以后存储在隔层里的液氧还在影响着传感器导致误判,而在下降过程中才渐渐漏干净。所以其实“蓝月”的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也有问题,检测冗余也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宇航员带着问题去执行任务,这才是一切的根源。综合来说,蓝月的技术复杂程度比曙光三号更高,但研制时间却更短,本身就不算成熟,整个登陆任务也是急匆匆,整体来说反应的是整个阿美的航天实力变化。佘院士推翻了sls发射前对于naca实力的预估:原来他们已经这么勉强了啊。国内虽然也快,但每一项程序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快而不赶,但这种程度却已经让naca拼了老命。林炬:“要不要把我们找到黑匣子的事告诉他们,没这玩意naca要找出事故原因起码得一年,搞不好直接放弃‘蓝月’的设计。”佘院士:“既然我们也都知道了信息,那这也可以作为筹码,有这个东西他们必须做出更多的让步才行。哎,当初威风凛凛的naca,转眼之间也是个进入暮年的老人了,犯了很多航天的忌讳,很多还是他们最先提出来的。”……“山本一木,如果你再进行之前那样的危险活动,我们就要对你进行监视并不定期搜查了。”警务厅的特别警察给山本打开了手铐,但后者丝毫没有害怕,昂首挺胸地大步向外走。在外面的还有十几个和他一样陆续被释放出来的人,他们都是来接山本的。“嘿,伱们不能聚集在这里,马上离开!”井上纯二亲切地揽着山本一木的肩膀进入汽车,根本不理会警务厅的威胁。“辛苦你了山本君,我们组织的十几场示威中只有你的队伍是声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