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战国纷争中的英雄与背叛
558、战国纷争中的英雄与背叛
在秦朝末年,李良已经攻下了常山,并向赵王报告。赵王派他再去攻略太原。当李良抵达石邑时,秦国的军队封锁了井陉,阻止他前进。秦国的将领伪造了二世皇帝的信件给李良,信中称赞李良过去的功绩,并承诺如果他背叛赵国,投降秦国,将赦免他的罪行并赋予他显贵的地位。李良收到信后,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返回邯郸请求增援。
在他返回邯郸的途中,他遇到了赵王的姐姐外出饮酒,带着一百多骑兵。李良误以为她是赵王,于是伏地行礼。赵王的姐姐喝醉了,不知道李良的身份,只是派骑兵向李良致意。李良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又因为他已经收到了秦国的信件,产生了背叛赵国的念头。因此,他愤怒地派人追杀赵王的姐姐,并带领自己的军队袭击了邯郸。
邯郸方面对此毫无准备,结果赵国的武臣和邵骚被杀。由于许多赵人都支持张耳和陈馀,他们得以逃脱。他们收集残兵,重新集结了数万人。有人向张耳建议说:“两位君主现在是寄人篱下,想要依附赵国很难。不如自立为赵国的后继者,以正义为旗帜,这样就有可能成功。”于是他们找到了赵歇,立他为赵王,并定居在信都。
李良进兵攻击陈馀,但被陈馀打败,只好逃回章邯那里。章邯率领军队抵达邯郸后,将当地的百姓迁移到河内地区,并摧毁了邯郸的城墙。张耳和赵王歇逃到了钜鹿城,但被王离围困。陈馀在北方收集常山的军队,得到了数万人,驻扎在钜鹿城北。章邯的军队则驻扎在钜鹿城南的棘原上,修筑甬道通往黄河,为王离提供粮草。
由于王离的军队粮草充足,他们猛烈地攻击钜鹿城。钜鹿城中的粮食已经耗尽,兵力也严重不足。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馀前来救援,但陈馀认为自己的兵力不足以与秦军抗衡,因此犹豫不决。几个月后,张耳对陈馀的拖延感到愤怒和失望,他派张黡和陈泽去责备陈馀说:“当初我们结为生死之交,现在赵王和我即将陷入绝境,而你拥有数万军队却不肯相救。这哪里体现出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呢?如果你真的讲信用,为什么不亲自带领军队与秦军决一死战呢?即使只有十分之一二的胜算,也总比坐视不救好吧。”
陈馀解释说:“我估计即使我亲自去救援也无济于事,只会让军队全军覆没。我之所以没有亲自去救援,是因为我想为赵王和张耳报仇雪恨。如果现在我们去与秦军决一死战,那就像是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好处呢?”张黡和陈泽认为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他们坚持要陈馀亲自去救援以表明他的诚意和决心。陈馀无奈地说:“好吧,如果这样做真的有用的话。”于是他派出了五千名士兵让张黡和陈泽率先去试探秦军的实力,结果这五千名士兵全部阵亡。
这时,燕国、齐国和楚国都听说赵国陷入了困境,纷纷前来救援。张敖也收集了代国的军队,得到了万余人前来增援。他们都在陈馀的营垒旁扎营,但都不敢直接与秦军交战。项羽多次截断章邯的甬道,使王离的军队粮草匮乏。项羽趁机亲自率领军队渡过黄河攻击章邯,最终击败了章邯的军队。章邯被迫撤军后,诸侯的军队才敢围攻钜鹿城的秦军并最终俘虏了王离。涉间因为不愿投降而自杀身亡。最终能够保存钜鹿城的只有楚国的军队。
赵王歇和张耳得以从钜鹿城中逃脱出来并向诸侯道谢。张耳与陈馀见面后责备陈馀不肯救援赵国,并询问张黡和陈泽的下落。陈馀愤怒地说:“张黡和陈泽以必死的决心责备我,我让他们率领五千名士兵去试探秦军的实力结果他们都战死了!”张耳不相信陈馀的话认为他杀了张黡和陈泽多次质问陈馀。陈馀更加愤怒地说:“我没想到你对我的期望竟然如此深厚!难道你认为我会因为看重将军的职位而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吗?”于是陈馀脱下自己的印绶交给张耳说:“这个印绶你拿去吧!”张耳惊讶地不肯接受。陈馀起身去上厕所时有人对张耳说:“我听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现在陈将军把印绶交给你你却不肯接受这违背了天意会带来不祥之兆。你应该赶快接受它!”于是张耳佩戴上陈馀的印绶接管了他的部下。当陈馀回来时发现张耳不肯让出印绶于是愤然离去。张耳于是收编了陈馀的军队。陈馀只带着自己亲信的几百人逃到黄河边上的沼泽中捕鱼打猎从此陈馀和张耳之间产生了隔阂。
赵王歇重新定居在信都县。张耳跟随项羽和其他诸侯进入函谷关。汉元年二月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因为张耳曾经与他交游过很多人为他说话项羽也一向听说张耳贤能于是就把赵国的一部分分封给张耳立张耳为常山王治理信都县。信都县后来改名为襄国县。
在战国时期,赵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和军事动荡,其中张耳和陈馀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他们二人原本结为生死之交,共同为赵国的未来奋斗,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而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揭示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纷争和军事斗争,更展现了人性中的背叛与忠诚、恩怨与情仇。
李良作为赵国的将领,原本应该忠诚于赵国,但在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