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战乱纷争中的魏国:历史的轮回与反思
邑的郊外会合,而秦国的援军还没有出发,也许是因为魏国的紧急情况还没有到达极限。如果等到魏国的情况变得非常紧急,他们可能会割地来加入合纵,大王您还去救援什么呢?必须等到危急时刻才去救援,这样就失去了一个作为东方属国的魏国,同时增强了齐、楚两个敌国,那么大王您有什么利益呢?”于是秦昭王立刻发兵救援魏国,魏国才恢复了安定。
赵国派人告诉魏王:“为我杀掉范痤,我愿意献上七十里的土地。”魏王说:“好的。”于是派官吏去捕捉范痤,将他围住但还没有杀掉。范痤趁机上屋顶,骑在屋檐上说:“与其用死去的范痤来交换土地,不如用活着的范痤来交换土地。如果我死了,赵国不给予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将怎么办呢?所以不如先与赵国约定割让土地,然后再杀掉我。”魏王说:“好。”于是范痤写信给信陵君说:“我曾是魏国的免相,赵国用土地来杀掉我,而魏王听之任之。如果强大的秦国也想要袭击赵国的欲望,那么你将怎么办?”信陵君将这件事告诉了魏王,并让他离开。
魏王因为秦国的救援,想要亲近秦国,攻击韩国,以夺回失去的土地。无忌对魏王说:
秦国与戎翟有相同的习俗,有虎狼般的心肠,贪婪狡猾,喜欢利益,不讲信义,不懂得礼义和德行。只要有利可图,就不顾亲戚兄弟,如同禽兽一般,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恩惠和德行。所以太后是母亲,却因为忧虑而死去;穰侯是舅舅,功劳非常大,但最后却被驱逐;两个弟弟没有犯罪,却被夺去了国家。对于亲戚都如此,更何况是仇敌之国呢?现在大王与秦国一起攻击韩国,使韩国更加亲近秦国,我非常困惑。如果大王不了解这些,那就是不明智;群臣没有告诉大王这些,那就是不忠诚。
现在韩国由一位女子扶持一位弱小的君主,内部混乱,外部与强大的秦国、魏国交战,大王认为韩国会灭亡吗?韩国灭亡后,秦国拥有郑地,与大梁、邺地相邻,大王认为这样安全吗?大王想要夺回失去的土地,现在却背负着强大的秦国的威胁,大王认为这样有利吗?
秦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国家,韩国灭亡后,秦国必然会有新的行动。新的行动必然会选择容易得到利益的地方,这样秦国就不会攻击楚国和赵国了。为什么呢?因为越过山川、渡过河流,攻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的事情,秦国不会这样做。如果通过河内,经过邺、朝歌,渡过漳滏水,与赵国军队在邯郸郊外决战,这将会是知伯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攻击楚国,需要经过涉谷,行军三千里,攻击冥戹之塞,行军路线非常遥远,攻击难度非常大,秦国也不会这样做。如果通过河外,经过大梁,向上蔡、召陵进发,与楚国军队在陈郊决战,秦国又不敢这样做。所以说秦国必然不会攻击楚国和赵国,同时也不会攻击卫国和齐国。
读完这段历史,我深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与智慧。在齐、楚两国联合攻击魏国的情况下,魏国通过巧妙的游说和外交手段,最终得到了秦国的救援,稳定了国家局势。这让我认识到,在外交和战争中,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首先,魏国在面临危机时,派出九十多岁的唐雎游说秦王,成功地说服秦国出兵救援。唐雎运用了巧妙的言辞,揭示了魏国与秦国的共同利益,使秦国意识到救援魏国的重要性。这表明了在战争中,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可以达到比武力更有效的结果。
其次,范痤的例子也让我深思。他通过以土地为交换条件,成功地说服魏王放他一马。这一事件反映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利益的纠葛,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在利益面前,人们往往可以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后,无忌对魏王的忠告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指出秦国与戎翟有相同的习俗,有虎狼般的心肠,贪婪狡猾,喜欢利益,不讲信义,不懂得礼义和德行。他提醒魏王,与秦国亲近可能会带来的危险。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外交和战争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意图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