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两广海事
财政规划,年初时陈安还非常迷茫,因为以前就没有做规划的习惯,猛然间真做不出。
这半年多来,秦骁持续输出,陈安倒是领略不少,明年他有信心做出来符合要求的规划。
秦骁点头,知道这些事情催促不得,得慢慢来,“商税你要好好研究,今年先从铁监开始收,但是明年就要想办法逐步扩大试点。地点选好了吗?”
“臣以为巨山监就行。一来那里商贾多,二来那里的掣肘比较少。”
他的意思很明白,京城这边肯定不敢贸然实行,这里达官贵人多少?
指望这些人干点什么正经事那肯定不成,但是他们要是想坏点事,那可真是太方便。
两人就商税的种类,以及试点范围的大小进行商议。
陈安越听越是心惊。皇帝根本不像是没有经过实务的人,他仿佛做过很多年知县似的,对税收的薄弱环节懂得很多。
起初他对这些是反对的,与秦骁谈过后,他意识到,秦骁考虑的问题比他全面得多,要是再抱着不松手,那可真是贻笑大方。
聊了几句,陈安还是忍不住:“陛下,臣听说你要开海?”
秦骁道:“朕是有这个想法。”
“
万万不可,陛下不知,开海困难重重不说,还有损国体。倭寇日日侵扰我国,禁海还来不及,怎么能开海呢?”
秦骁冷声道:“这是朕的天下,还是他们的天下?”
陈安苦口婆心,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据他所知,沿海地区有很多世家大族都是靠下海走私过活,而且家财万贯,巨富之家数不胜数。
一旦开海,这些人闹将起来,漕运可能直接被切断。
这群人没下限,做事无顾忌。江南之地乃是江浙精华所在,搅得乱七八糟,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
秦骁道:“你所说的情况朕都知道,不过你放心,时机不到朕是不会开海的。”
“什么时候是时机?”
秦骁摇头,他也说不上来,但他就是知道,一定会有个合适的时机。
下午秦骁睡过午觉起来,正要处理政事,锦衣卫指挥使朱远求见,朱远并不是一个人,身边还跟着个精干锦衣卫。
朱远带来的消息极为令人震惊,几个月前,因为佛郎机使者抵达,秦骁派人去南方沿海了解佛郎机的情况。
如今终于回来,但带回来的消息不乐观。
佛郎机人在沿海地带建立了数个殖民点,可
以靠岸,休整,活动,宛如正常国民,而朝廷却丝毫不知。
秦骁震惊无比,反复询问详细情况。锦衣卫都做了具体记录,澳境、黄安、绥靖、保平、红绸,这是目前最大的五个地点,这里的佛郎机人最少的地方有两百,最多的有三千。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地方佛郎机人都可以靠岸休整,甚至还跟当地豪族勾结,装成海盗,劫掠过往船只。锦衣卫还调查到另外令人震惊的事情。
即单单海宁府一地,去年下水足足七百余艘船,从事境外走私。平均每天差不多两艘。
但这是不可能的,海洋活动是有季节变化的,海宁府也不能例外,所以可想而知,鼎盛时刻究竟有多少船下水 。
“有证据吗?”
锦衣卫百户黄安道:“回陛下,有证据。臣遇到两个工匠,他们造船也维修船只,船只下次海须得维护一次,是以他们清楚知道去年共维护多少艘船。”
维护有简单也有复杂,简单的比如刷遍油,复杂的多了,维修破损木板,清除藤壶。
秦骁惊怒交加,道:“你辛苦了,来赏飞鱼服,银三百两。把书面证据呈上来,负责保护好船匠。”黄
安照办。
有些事情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一旦上称,千斤也打不住。秦骁决定揭开这个盖子。
次日早朝时,众人议论完政事,秦骁忽然道:“今年该京察了吧?两广巡抚何在?”
话音落下,自人群中走出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风度翩翩,拱手行礼,“臣在。”此人就是两广巡抚何书铭。
秦骁上下打量他,见他风流潇洒,心头先添了一点憎恶:“何卿,朕听说两广之地有佛郎机人靠岸,此事是真是假?”
何书铭心念百转,不知道皇帝问是什么意思。
佛郎机人靠岸之说他知晓,但是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此时的国家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
民族国家也未形成,这些人心中虽然有华夷之辩,却对国家的真正含义不懂。
想了半晌才惊觉皇帝还等着说话,于是便道:“臣亦有耳闻。”
“耳闻?卿是如何处理的?”
“臣命人驱逐佛郎机人,不准靠岸,若想靠岸必须上报。”
秦骁勃然大怒,厉声喝道:“你既然知晓,为何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