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读书
春意阑珊,近日总是淫雨霏霏。
雨停的时候,芸娘就牵她去买徐舍的酥糖甜、杨巷葱油饼和荤油糕。白墙黑瓦,青石板上的雨水映出小小的彩虹。
江南烟雨如梦似幻,每日在小桥流水之间逡巡,许凝甚至觉得自己粗粝的灵魂也丰盈鲜活起来。
她偶尔想起来遥远的北国春光。前世某个春天,父亲和母亲分别从玻璃厂和纱厂下岗,无法消融的积雪化作烂泥,冷峭的春风里充斥着煤灰和机器低沉的轰鸣,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厂房,幼年的她在每个大人的脸上都看到了绝望。
二十一世纪的春风倒灌进许凝的心,她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人生短暂,这一世,我要活得恣意畅快一些。
一日,她百无聊赖。所有的书都看完了,便偷偷溜去许知章的藏书房。
她一本本地看,忘记了吃饭休息,从早晨读到日头西沉。
不知道坐了多久,许知章寻到她的时候还有一丝怒气,但看到她抱着的书立刻一笑。
她正看得出神的是一本《韩非子》。
“旁门左道,不必看。”许知章抱起她,“这么喜欢读书,去私塾多读些圣人言才是正道。”许知章亲昵地用胡茬扎她。
“儒以文乱法。” 她出神地喃喃。
许知章登时无奈,心下思忖:“这更加得让荆玉公好好教化一番。”
四月初,兄妹二人如一同到湄隐园读书。
湄隐园的桃花正盛,粉嫩鲜妍。
在园中的孩子,加上许氏兄妹二人,总共只有四人。其余二人是荆玉公的嫡孙卢象昇和盐商之子汤启烺。
汤启烺和卢象昇同岁,都是十七八岁,二人要一起参加今年的秋闱,除了日常讲学,二人还要每日做文章。
许衍和许凝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许凝年纪最小,个头最小,书桌也最矮。
荆玉公讲课与寻常私塾老师不同,从不要求他们几个勤学苦背,讲习也是兴之所至,不按照四书的顺序,引经据典,深入浅出。
讲得极好,不愧是父亲的老师。不过这讲课方法倒不像私塾,倒像是大学深藏不露的选修课,许凝腹诽。
上了两个月有余,许凝也对汤启烺和卢象昇二人熟悉起来。
卢象昇温和谨慎,虑事周全,每日洒扫晨练,从不懈怠。
汤启烺则有侠义之风,豪爽不羁,平日最爱为世事打抱不平。
以前看小说,穿越女主只要上学堂,就一定是技惊四座,然后才女声名远扬百里。但如今看来,论勤勉好学我不如卢,论文章意气我不如汤,论天资聪颖我不如许衍。难道我是女孩,来这湄隐园就还真是为了消遣不成?许凝有些气闷。我到底已经活了二十六年,以后还真等着嫁人被男人养活?
读了书,即使不能取仕,还可以去做闺塾师......
大明摇摇欲坠。许凝想起了二十八年的倒计时。
我对大明没有感情。封建王朝都一个德行。
但在它覆亡之前,我要有保护自己和保护家人的能力。
第二天,芸娘还在熟睡,许凝起了大早,跟王伯打了声招呼,蒙蒙亮就动身前去湄隐园。
路过麦田,晨雾笼罩的田陇上已经有村民开始割稻。
到了园中,卢象昇正在熹微的晨光中洒扫。他看见许凝的小小身影,怔了一下。
“斗瞻哥哥,我和你一起洒扫、晨读。”许凝扬起头,目光流露出坚定。
“好。”少年微微点头。
洒扫完毕,天已经大亮。
少年拿出一本书页卷曲的《虎钤经》,开始细细阅读。
许凝从书包中抽出《四书》,开始默背。
她不是那种最有灵性的孩子,从前老师们给她的评语都是“刻苦肯用功”。凭着一腔韧劲儿,倒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最关键的在于,受教育的机会太珍贵了,更何况在古代。一家之主需要慎重考虑读书的利弊,如果用在读书上,不仅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无限供应钱粮,对于毫无风险保障的普通穷人来说,作为长线投资的读书,无异于一场赌博。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能有机会读书,许凝觉得幸运。
书籍,老师,笔墨纸砚,无论哪一样都是奢侈品。
知识如此稀缺,以至于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荣光。
许凝想要读书、学习,是因为她有书可读,要竭尽全力利用身边的资源,过更安全的人生。前世,她就是这么想的。在人生最后的时光,她感受到的却只有空虚。并没有人许诺她所谓“安全的人生”,死去的时候,她只有被欺骗的、虚浮的荒谬感。
我不要再过那样的人生。我想要神识清明,笃定地,度过无悔的一生。
“斗瞻哥哥,人为什么读书?”
卢象昇沉静地望着她:”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