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长谈
东府,刘裕召见了王韶之,在宴饮、赏财物、赐婢女的三件套过后,他与王韶之促膝长谈。
“王侍郎,你在皇上身边多久了?”
“回太尉,已近5年。”
“5年啊,按理说皇上近臣,早该提拔了。”
“韶之出身寒微,承蒙太尉拔擢,能有今日我已感恩戴德,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嗯,”刘裕捋了捋胡须,道:“当初应该把你留在我身边的,肯定比现在发展更好。”
“韶之常思报效太尉知遇之恩,虽不在太尉身旁,只要主公一声令下,我在所不辞!”
“好,”刘裕开始进入正题:“你侍奉皇上左右,责任甚大,尤其是皇上的身体,更需多加留心。”
对于刘裕这个话题,王韶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如实答道:“太尉,皇上近日身体康健,并无大碍。”
“我今日夜观天象,有彗星坠落,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啊。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早闻皇上有隐疾,汝需留心,皇上多安在一天,你我就多稳定一天嘛。”
“太尉放心,韶之明白,必将尽心竭力,不负太尉重托!”
“你听懂了?”
“懂了!”
“懂了就好。”
刘裕这一句“皇上多安在一天,你我就多稳定一天”,是王韶之破题的关键,如果有一天领导让你不要去干什么坏事,那么有不小的概率,他其实是想教唆你这么干。
刘裕的言下之意,晋安帝多安在一天,我稳定当太尉、你就继续稳定当侍郎吧,咱俩的职业路径都被他给堵死了!破局之道,就是干掉晋安帝!
所以领导的艺术,就是说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话,让下属去猜,猜得最准的那个提拔,猜不到的打压。久而久之,身边留下一堆跟自己相似的人,这拨人如果英明,就能成就一个盛世的传奇;如果昏庸,则引发一个乱世的涂炭。
为啥非要说话说得似是而非呢?这样才方便领导甩锅嘛!如果你王韶之把事情办砸了、泄露出去了,我刘裕就能立马翻脸:叫你照顾皇上的健康,你就是这么照顾的?全是你自作主张要杀皇帝,与我无关!
王韶之下定决心,为了重振琅琊王氏的地位,豁出去了!我即便背负弑君的恶名,也要搏一个功名利禄!
这就是东晋的门阀政治留下了的一个巨大的毒瘤:大臣们的权力更多来自于家族的名望,而非皇帝的授权。所以每每当皇权与家族权力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会优先选择维护家族的利益。
王韶之马上开始准备,他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买了晋安帝周围几个下人,打算通过下毒来害死晋安帝。
可琅邪王司马德文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本书五十七章已详细分析过,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攫取一切权力、篡位之势已不阻挡,他目前的策略,就是拖一天算一天,拖到你刘裕先死为止!
因此,司马德文每天跟在晋安帝左右,吃饭睡觉都寸步不离,饮水食物,都要自己尝过之后,才给晋安帝用。王韶之等待了好几个月,都无从下手。
送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就这样抓不住,王韶之心有不甘,他顿胸垂足、日夜叹息,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
正当王韶之要绝望之时,晋安帝的左右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琅琊王司马德文突然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