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星相
就在这年冬天,各国负责观测星相的太史都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天文景象:一颗彗星从天津星穿出,进入太微星,经过北斗星后,联结到紫微星,在整整历经八十多天以后,方才消失。
那个年代,人们往往认为天上彗星出现,预示着人间的灾难。北魏皇帝拓跋嗣就对此深信不疑,他召集全国顶级儒生、术士入宫,为他解读星相。
拓跋嗣问:“如今天下,四分五裂,这种不祥之兆,究竟会落到哪个国家?我现在非常担心。诸位爱卿请畅所欲言,不必忌讳!”
在星相这个问题上,这群所谓顶尖的专家、学者,实际上都是一帮江湖骗子。夜观天象的本质,不过是这群人对皇帝敬畏的事物进行人为的加工,从而完成职场的向上管理,为自己博取利益罢了。
但领导既然焦虑了,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道“送命题”:如果回答得好,领导一开心之下,定有重赏;如果回答不好,领导一发怒,人头落地也说不定。
专家和学者都不愿担责,这个烫手的山芋再次交给了北魏第一才子崔浩。
崔浩对拓跋嗣的喜好摸得比较准,他自信满满地答道:“天灾兴起,与人事变迁互相照应,若政通人和,则应无所畏惧!
昔日王莽篡汉,彗星出现,其轨迹与今日相似。我国朝堂上主尊臣卑,民间人无异心;反观晋室,日益衰落,危亡已不远。如今彗星出现,应是刘裕即将篡晋的前兆。”
崔浩先是拍了领导的马屁,赞美领导治国有方,然后引用王莽典故,把拓跋嗣的注意力转移到东晋去,成功地缓解了他的焦虑,这样的回答,当然直击领导的心坎——毕竟,所有的人只愿意听自己想听到的回答。
其他专家自然没有意见,纷纷点头称是:事实究竟怎样并不重要,什么科学?都是狗屁!领导喜欢的答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公理!
那边说刘裕,由于年事已高,的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篡位。由于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他正在跟自己的生命赛跑。
生在那个时代,刘裕多少也是个迷信之人,这次彗星的出现,让他隐约觉得现在不是篡位的最佳时机。
他大字都不认得几个,只能跟拓跋嗣一样,找帐下专家解读星相,这个专家叫作裴松之,此前曾随军北伐后秦,深得刘裕信任,于是被留在刘义符身边,担任世子洗马。
既是信得过的人,刘裕开门见山便问道:“裴洗马,今日彗星出现,敢问将有何预兆啊?”
裴松之知道刘裕在乎的是什么,他假装痛心疾首地说道:“主公,我夜观天象,彗星扫过,天命不在晋室,社稷将倾啊!”
刘裕也跟着假装难受,作关切状问道:“那,晋室国祚还剩几许?”
裴松之拿出一本《谶(读“趁”,意思是预言)书》递给刘裕:“谶言道:‘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依下属愚见,这‘昌明’,指的便是先帝孝武皇帝,按此推算,当今皇上百年之后,则还应有一帝!”
昌明,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字,按照《谶书》中的天意,晋安帝不能是东晋的亡国之君,他后面必须还有一位皇帝。
“噢?”刘裕疑惑道:“还有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