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学生活之——县一小学习(一)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马上要到县城去读书了,去县城读书吃饭是最不好解决的,经过父亲的努力,住在县城西关的母亲娘家的姑姑说可以到她们家去吃住,她们家正好有个女孩子和我同岁,一起可以做个学习的伙伴。
开学第一天,父亲单位领导的夫人——李老师带我去办入学手续,把我带到了在二楼的教室,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和我就读的完小有天壤之别,班主任老师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我,并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我个儿比较高)。相比县城的同学们干净整齐的穿戴,我的穿着就有点土气和邋遢(穿着有补丁的衣裤和布鞋),而且脸上也灰扑扑的。那个年代,每年有一次穿新衣服的机会,那就是春节,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过春节的原因:不但有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新鞋,更可以得到可以支撑我们的零花钱(考验我们的“理财能力”)。80年代,农村穿补丁衣服是司空见惯的,尤其是肘部、臀部、膝盖、脚趾这四个部位,补丁是标配,而且补丁的颜色和衣服、布鞋本来的颜色格格不入,一下子让我感觉自惭形秽了,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敢和同学们交流。
按照完小五年制,我应该在五年级毕业考初中,而县第一小学是六年制。父亲当时给李老师说我在四年级,结果又转到四年级读书。虽然完小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老师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我也跟得县第一小学老师教学的节奏,小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很快我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结伴而行。有好几个同学都住在姑婆家附近,我们上下学都约到一起,经常串门玩。那个时候,做完仅有的家庭作业后,我们每天出去玩的时间比较长,人也比较调皮,基本上把周边都跑了个遍,玩的不亦乐乎。不过当年的社会治安是真的好,根本不用担心人贩子什么的。每周六下午课后,我都是独自步行走回离县城10公里农村的家去过周末,周日下午再步行到姑婆家准备周一上课,在这样的节奏下,我度过了一个学期。
在县第一小学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们对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担任的职务比较看重,虽然没有网传的现在有些学校里班干部是按家长的职务来分配的那么夸张,但是那种现象普遍的。就像句号老师演的《面具》,按照家境和工作单位排座位经典桥段,其实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当然我们的有些老师们也不能完全脱俗。刚上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数学老师他们教学年限长,但作为久居县城大杂院的土生土长的他们来说,对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看的比较透彻,也从中看到了基于优质家长身上潜在的资源,所以对那些同学委以重任(明明学习不好、纪律一般,但却是班干部),而且青睐有加。可以预知,这样下去,小小的班级里也不会真正安宁,班干部们切实履行了班干部的“职责”,随时向班主任汇报他们的“工作成果”,说某某同学说话,某某同学怎么怎么的,班主任对班干部们的汇报深信不疑,对“被告密者”先来一顿戒尺教育,完了才说你上自习说话了,弄得我们坐在后面的同学人心惶惶(坐在最后的不是长得壮的迟早要长高的,就是家长是一般人的,还有一些是留级生),一不小心就会飞来“戒尺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又被班干部们汇报“说话”,班主任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前几个人被一顿戒尺杀威后,估计班主任也有点累了,就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教育你们吗?我回答不知道。班主任说他们说你们在说。我鼓起勇气说你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把对我们一顿打。班主任当时也感到好笑,想不到我会说不问青红皂白皂白,问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你不了解情况,只听班干部们说,他们一般情况下就直接说我们后排的人说话,不好好学习,不一定坐在后排的都是要说话的,都是学习不好的。他听了,说好,今天你们回去,我再了解下情况。从那以后,班主任对我们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变,不会完全按照班干部说的对待我们了。因为,我当时的学习成绩是全班前三,数学更是每次都考100分。
数学老师的表现更直接,对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学生不屑一顾,满是瞧不起。开学的第一次数学课,老师就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因为对整个班级和老师不熟悉,自己的表现有点腼腆,回答问题也不是很坚决,结结巴巴的回答出了问题,一下子就被数学老师批评了,说哪里来的?我说是农村来的,他说信不信我让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在后面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对我的嫌弃态度可见一般,我一直都没有理解透,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年以后,我到乡下小学教书,在同一个乡教委开表彰现场(教书第二年我带的学生会考成绩位列全乡18所学校的第三名,我也因此荣获乡年度优秀教师称号),我又遇到了我当年在县一中的数学老师(他因为后期年龄大了,没有什么关系,被调到了乡下教书),当时的老师已经满头白发。他见到我很惊讶,也说起了当年我们的师生情,他给我们其他的同事说我当年表现的如何如何好,很听话,他对我很欣赏,你看现在不是也当了老师了。那个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当年他的所作所为。唉!人都是趋利避祸的,城里人从骨子里看不起农村人,即便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