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庙台子
邓衡岳他们家的新居住地叫庙台子,这里是个交通要道,庄子左侧有一条比较宽敞的土路,从我们的倷背通过,以前山里的商业运输全靠驼队,在这里常常看见两三个人牵着十几匹骆驼,连成一串,高大的骆驼抬起高昂的头,脖子上挂着铜制的驼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由南缓缓走来,迎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北走去,驼队走过,会撒下一路驼铃声。
这天中午,驼队在邓衡岳家庄子左侧的一个靠阳面的弧圈里歇脚,卸下了驮在驼背上沉重的货物。用几块石头架起了锅灶开始做饭了。十几匹骆驼也一字排开抢食着饲料。邓衡岳和三弟急忙跑过去观看,小小的孩童站在高大的骆驼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骆驼打了一个喷嚏,吓得他俩掉头就跑。
他们站在远处,望着这些骆驼,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敬畏。这些骆驼长得如此高大,它们的步伐是那么稳健,它们的眼神是那么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邓衡岳和三弟不禁想,要是自己也能像骆驼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可是,他们知道,骆驼的生活并不容易。它们要面对漫长的旅途和恶劣的天气,还要背负沉重的货物。它们的一生,都在为人类服务,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功臣。
想到这里,邓衡岳和三弟对这些骆驼产生了敬意。他们决定,要为这些骆驼做点什么。于是,他们跑回家中,拿来了一些水和食物,送到了骆驼们的面前。骆驼们看到了水和食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它们用鼻子闻了闻,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
邓衡岳和三弟看到骆驼们吃了起来,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能给这些骆驼带来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希望,这些骆驼能够在旅途中一路平安,能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座落在山区的原卯公社要通汽车了,这一天,全公社大约有五六百武装基干民兵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排着不是很整齐的队形,每人肩上扛着飘着红缨子的红缨枪算是他们的标志,格外引人注目。没有广场,没有街道,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的跑来看新鲜,公社周围的沟沟叉叉台台哇哇,到处都站满了人群,等的时间久了一些老年人有点着急,索性趴在公路上侧着耳朵听汽车还有多远。
下午,终于听到了汽车喇叭声和马达的轰鸣声。山里的人们立刻沸腾了,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当3辆大卡车驶来快要到供销社时,我们一帮小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跟在尘土飞扬的汽车后面跑呀跳呀,因为是新修的公路,前面一辆车是空车 它走在最前边探路 ,走得很慢。胆子大一点的人们爬上了汽车,三弟胆子大,不知何时他也趴上了汽车,站在车上走了一段路程,到了供销社车停下之后,从车上跳了下来,羡慕的邓衡岳感觉三弟好象成了少年英雄一般,赶紧跑过去,抓住三弟的手问道:“你坐在汽车上试着美不美”。
三弟说道:“人太多,我爬上去之后哪呼噜噜的一下就到了供销社,感觉美得很”邓衡岳太羡慕三弟了,人家总算是做过汽车的人了。
为了庆祝原卯通车,公社请来了元县电影放映队,公社附近十里八乡的社员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五成群,携家带口前来看电影,原卯没有广场,只有供销社门前有一块比较大的空地,放映队在两棵杨树的中间挂了一块白布,等到天黑,只听轰隆隆的发电机声音响起,不一会电灯泡亮了,照的半个院子明光闪亮,看电影的人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神奇的观望着这么明亮的电灯泡,可比煤油灯强多了。电影开演了,上演的是故事片《白毛女》,里面的人说话的声音咋那么大,邓衡岳和三弟议论着。
上小学时由于山里娃经济困难,买不起纸和笔,老师们要求同学们都在院子里用电池正极材料碳棒写字,那个年代废旧电池可是老吃香了,同学们都跑到一些机关单位附近去捡。每个同学们的兜里都会装着一根碳棒,大家还都相互比较着看谁的碳棒写出来的字迹黑亮。
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同学们便争先恐后的跑到院子里,给自己在院子里画一块方地,字写完以后叫老师过来验收。验收合格后便沾沾自喜,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又三五成群跑到教室背后去“咓咯”,俗称抓石子,抓的是尘土飞扬,兴高采烈,聚精会神。五个小圆石仔也是每个小学生兜里或者书包里的必备之物。
利用丫型树杈做成的弹弓也是邓衡岳和三弟的拿手之作,找一块胶皮裁成两条皮筋,利用细铁丝绑在树杈上,再找上一块小猪皮,裁成一个矩形小方块,两边掏出两个小洞,拴在皮筋上就制作完成了,然后到河沟里捡回一些小石子,邓衡岳的最好战绩还打死过一只小麻雀。
邓衡岳家庙台子门前有一条河流,每到夏天,遇到下暴雨,河里发洪水,当地人们称之为“发山水”,山水下来泥沙滚滚,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等到大浪退去,失去狂野之势时,父亲便带着邓衡岳和三弟去河里捞柴,卷着裤腿,站在湍急的洪流之中,两眼紧盯着浑浊的水面,邓衡岳和三弟站在洪水里看见有漂浮在水面的柴草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