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科举开考,武阵主考
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张武当天整理了一番,就送到了曹操手上。
树、竹作为造纸术的原材料,至于什么品种的物件造出来的纸更好,张武压根就不操心,那分明是就是工匠们该思考的活计。
建安四年春,魏王诏下,广招天下工匠,薪资可观。
北地九州,无数能工巧匠纷纷赶往邺城,轰动一时。
不过这些工匠到底作何之用,知之者甚少。
曹操也怕世家先一步知道了他的动作,做出了进一步反应。
于云麾营内再设一神机营,重军看守。
下严令,凡敢靠近、探听者,格杀勿论。
旁人还未从神机营的好奇心中回过神来。
由曹操牵头,荀彧、沮授、田丰、庞统、诸葛亮、徐庶合力制定的大魏版科举制度新鲜出炉。
天下人皆可自行前往参考。
所考校内容分:军、政、武、谋四卷。
军既军略,主考行军布阵。政既政治,主考执政方针。以此类推。
又以类别不同,分设主考四人,副考十六人。
考生既可四卷皆考,也可专挑一卷而考。
单一卷分优、良、劣三个品级。
两卷皆优为上品,三卷及三卷以上全优者,为上上品。
凡至良品者,由各部副考择优而取,荐往各地方为官吏。
优品者,则由主考定夺,择优而取,补各部不足。
上品及以上者,则由魏王亲自过目定夺,基本上就等于是一飞冲天了。
正如曹操所预料到的一般无二。
科举制一经推出,虽有不少世家联名抵制,不过这般声音很快就在朝堂上消失了,这个全新的并未受到士人猛烈反扑。
在他们看来,那些个黔首、泥腿子,大字不识一箩筐,根本就与军政谋三阵半点不搭边。
充其量是在武阵出出风头。
说白了,如此制度充其量也就是在世家大族中,换了一种选材方式。
以前是家主说谁上就谁上,现在是曹操及主考副考说谁上就谁上。
无非是掌控力稍有减弱,根本的职位依旧牢牢的握在世家子手中。甚至于,曹操承诺世家中在副考中也有一定的权重,到时候适当的开开后门,充其量是换汤不换药。
只是这一切,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曹操后手未出,他们自然无从了解。
邺城。
时值六月,科举开考。
铜雀台旁人满为患。
粗略一观,只考生就近万人,加上不少瞧热闹的平民,少说也有四五万人。
张武早早的拾掇干净,换上一身常服,就要凑近跟前看看热闹。
不想临近出门时,忽见曹休来传。
“禀将军,魏王有令,您为武阵主考。”
“我?”张武指着自己的鼻子,有些不可思议。
考试他并不陌生,可作为考官,这就是全新的体验了。
此时的主考可与后世的监考不同,权力大得要死。
基本上是在担当个一言断人命运前途的角色。
“是,别个都已到场,就等你了。”
“边走远说吧。”
张武还准备骑马,走到门口发现曹操连车架都为他准备好了,便招呼曹休一起上车。
“我问你,四阵主考各为何人?”
曹休回想一下,开口道:“军阵是魏王,政阵为司徒蔡大儒,武阵为您,谋阵太尉荀先生。”
哗擦!~
不愧是
不仅曹老板亲自下场主考,就连处于半隐退状态的岳丈蔡邕都请出来了。
便是武阵、谋阵相对没有那么热门的科目,都由他和荀彧主考。
这要是中举,特别是在军阵、政阵中举,那基本上就可以算作魏王或者蔡大儒的弟子了!
“副考呢?”
“军阵副考为荀攸先生,张辽,庞统,杨彪。”
杨彪
这应该就是自家岳父用以安抚世家的小恩小惠,没想到他们还真吃这一套。
就是不知道他们选出来的这批人,日后如果成为曹操推行教化的左膀右臂时,世家掌权的这些老顽固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政阵为程昱、田丰、沮授、诸葛亮。”
“武阵为吕布、赵云、黄忠、典韦。”
“谋阵为郭嘉、贾诩、庞统、徐庶。”
这样看来,其他三阵还算正常,也就是说,曹操用十六分之一的副考名额,就能让诸多大族闭嘴.
随着张武车架至,四位将军同时起身见礼。
平日里都是相见于朝堂、军营、战阵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