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参政交代
随着马锦云在江户的稳定,武藏国的局势也出现变化
除岩规蕃外,几乎所有武藏国的大名都投降了明军
除了江户城,马锦云又新增22郡119乡,其中:久良、都筑、多摩、橘树、荏原、丰岛、足立、新座、入间、高丽、比企、横见、埼玉、大里、男衾、幡罗、榛沢、那珂、儿玉、贺美、秩父等都已上书表示臣服,其中新增土地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旗本五千人
要想管理这么多的人口,就需要增加幕府的官员数量
马锦云的幕府里,除原来的大佬由土井胜利和掘田正盛担任外,其他的几乎都没有变化,完全是照搬德川家光时期的幕府,老中的位置依然是原来的那几人,只不过是在幕府上面加了一个由唐文治和郑伯齐领导下的大将军府
马锦云考虑到倭国自古就没有科举制度,官员几乎都是世家门阀出身,所以他决定照般这套制度
因为倭国的这套制度,能更好的维持倭国的稳定,只要能让明人成为倭国的统治者,那倭国的老百姓过得怎么样,他们的死活,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马锦云对倭国最理想的统治形式就是,明人成为倭国的老大,倭国的贵族和武士次之,普通老百姓则是最底层
其实就是联合倭国的上层阶级,压榨倭国的底层阶级,这样的统治形式在这个时代司空见惯,至于民主和自由那些,根本就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
这一日,马锦云在本丸和唐文治对饮,周围站满了各式各样的美貌侍女,鹤姬和月沙樱穿着一件高腰和服,将身材凸现的玲离尽致
鹤姬今天打扮的非常美丽,高冷的气帜在和服的衬托下显的温文尔雅,她轻轻的跪坐在马锦云身边,将壶里的烧酒慢慢倒进了马锦云的杯子里:
“唐先生,我也准备在幕府里推行《参政交代》制度,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马锦云盘腿坐在榻榻米上,看着唐文治问道
唐文治端起桌上的酒杯轻轻小抿一口,缓缓沉思一阵:“将军这个办法非常好,即能防止各个蕃主怀有私心,又能防止他们率兵造反,可以说是一举双得,大将军此举英明”
“哈哈!唐先生说笑了,我这只不过是效仿他们的做法而已,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先生指出来,锦云学以致用”
“大将军英明神武,短短不过月余时间就攻占了敌国京师,又扫平武藏国,让我明人子明扬名四海,古之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将军的睿智如繁星般聪慧,将军的胸怀如大海一样广阔,古来圣贤也不过如此”
“哈哈!唐先生过奖了,先生的称赞,锦云实在受之不起啊!我先敬先生一杯”说着马锦云端起酒,和唐文治对饮起来
数日之后,一道政令传达到武藏国各个武士的手中【自此令发出,七日内所有武士,必须到京师朝会,违令者将一律视为叛逆】
其实武藏国的大蕃,只有三家,岩规,川越和忍,其他的说是蕃主,不如说是地主,根本没有实力和马锦云朝廷作对,其中川越蕃和忍蕃是松平信纲的地盘,早早的就投靠了马锦云,就只剩下一个岩规蕃还在苦苦支撑
政令一下,数千名武士战战兢兢的往江户赶,他们带着自己唯一的几个亲兵,慌不择路的往江户赶,生怕慢了就被扣上一个叛逆的帽子,如今这里可是明军的天下,谁知道这位新的大将军,脾气会怎么样?
这些武士,大多数是旗本以下的居多,石高不超过一万石,其中平士和徒士头站了大多数,年寄以上的不超过百人
马锦云这次主要是针对年寄以上的蕃主,他们手里的亲兵,有的甚至达到了千人,这么多的私兵,必须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马锦云这次想推行的就是【参政交代制度】其实这个制度起源于镰仓幕府时代,当初设立的初衷是让御家人能公平的前往中央担任职务
后来到了德川幕府时期,为了更好的控制手下大名,德川家康决定恢复该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大名必须轮流来中央当官,自己的领地,则交给家臣打理
长期下去,那些来中央当官的大名,和自己的领地的关系会逐渐疏远,而且他们来中央当官的途中花费巨大,也能防止他们蓄财,从而图谋不轨,有的像是人质的意思,德川家康曾经就让那些来当官的大名,必须要和自己住在一起
参政交的的初衷是军事和政治用途,后来天下太平之后,这个制度就成了各个大名们为了展示自国权威,夸耀自国财力的绝好机会,他们自己也知道幕府的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无奈脸面更重要,没钱也要充大款
如嘉贺蕃,平均一次参政交代就派出4000多名官员来中央担任闲职,花费巨大,这些花费,绝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的
嘉贺蕃从1635年到1862年间合计共进行了190次参政交待,每一次少则2000人,多则4000人
在德川幕府统治两百多年时间里,幕府渐渐发现,参政交代制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