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臣朝见
大明试验田的稻谷,复生后,长势很快,已经快成熟了。
而且依旧颗粒饱满,稻穗粗壮,看来第二茬减产减不了多少。
九月一过,十月一来,应天府气温逐渐下降,朱瞻壑大棚也都全部搭起来了,而稻谷在十月初的末尾,见基本成熟了。
于是就找人来给收了,这一次他没去邀请朱棣,只是朱高炽听闻后,第二天随着朱瞻基来了。
见到大概俩三月前才收割了的,现在复发又长起来的水稻,朱高炽也是新奇无比,虽然说魏晋时期就发现了再生稻,但是之后所有再生稻产量都不太高,所以推广的并不开,见过的人不多,只是偶尔听闻过罢了。
这一次见到后,朱高炽也迫切想知道,产量如何,如果说产量不低,这就不得了了。
随着朱瞻壑一声令下,依旧是上一批人开始收割,最后依旧是花了一上午,到中午才收割完,将其打了出来。
一番称重下,活稻谷基本在八九百斤左右,比第一茬少了一两百斤的产量。
朱瞻壑算了算,干了后,可能也就七百多斤,在换算到百姓种植时,田地施肥打药照顾不如他这里,再减产一二百斤,大概也就在五百多斤左右。
也就是,百姓种植一季,一亩两茬,第一茬各方面考虑收成在七百斤左右,第二茬百姓种植在五百斤左右,一亩地收成在一千二百斤,好点能达到一千三,这也很不错了。
再算出米率,这稻谷他看了,出米率不低,在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大概保守七八百斤净米完全没问题。
朱瞻壑在算着,这个时代人,有些可不光吃净米,没粮食时,哪怕碎米,糟糠都吃。
朱高炽也在算,这一亩地一千二百斤,大明每家田地大概有十五亩,虽然这是洪武年间的统计,但是现在估计变化也不大,每家至少十亩田地应该是有。
而一般百姓会拿出一半或者一大半来种植口粮,剩下得种植其余农作物,比如豆类等等,这一算每家每年没有灾害情况下,能增加几千斤的粮食,哪怕交税后,也都够吃。
朱高炽本就关心民生,想让天下百姓吃饱,没想到,来得还挺快,只要推行得当,不出两年,大明饿殍就会大减。
“大伯,要不弄个百斤回去常常”朱瞻壑抓了一把稻谷看了看,丢了回去,拍着手说道。
“别,要是让你皇爷爷知道了,恐怕免不了一顿骂”朱高炽立马摇头。
“大伯,实话告诉你,这第二茬稻谷可比第一茬还好吃,因为第二茬灌浆期在九十月份,灌浆时期比第一茬长,光照温度也利于稻米得品质形成,所以再生稻第二茬,品质,口味更佳,只是产量会稍低”
“而且第二茬,错开了病虫害得高发期,基本不需要打药,所以只要没太大灾害都有一定保证”
朱瞻壑说完然后吩咐了下去,等干了后,给他弄五百斤到汉王府。
稻谷统计完,朱高炽还记录了折子,显然是要交由朱棣。
“瞻壑,你这棚子里面是什么”朱高炽和朱瞻壑回去时,疑惑问道了一声,毕竟整个百亩良田看来,就是亮闪闪得一片。
“秘密”朱瞻壑说了一声,并没一下就抖出来。
朱高炽见状,本想问问朱瞻基,结果人没跟他走,也不知道缩在后面干嘛?只有朱瞻壑知道,朱瞻基在这里打造了一个蛐蛐基地,里面分别圈养了几十只,都是平常没事他抓得。
然后拉着朱勇陈晟他们,陪着他斗蛐蛐。
“大伯,我看你好似瘦了一些啊”朱瞻壑打量了朱高炽几眼。
说道这个朱高炽就不累了,一下骄傲得开口“今年,你大伯瘦了三十八斤五两多,也主要是你说得那个荷叶灰确实挺有用”
“大伯,要适量啊,别当饭吃”
“唉,这个你大伯还是知道”
两人说着,回到了应天府,然而朱高炽好似想到了什么连忙叫住了他“瞻壑,你把这折子,给你皇爷爷送去,我才想起来,应天府衙门那里,有个事情你皇爷爷交代我去处理下,我差点忘记了”
朱瞻壑也只好接过了折子,然后去了皇宫。
尚书房中,朱瞻壑进入后,就看见朱棣满意得看着一封奏报。
“皇爷爷,你高兴什么呢?”
朱瞻壑来了,先把折子放去了他面前,朱棣见到他也不奇怪,毕竟自己两个孙子,没事就往这里跑,习惯了。
“你父王可能三四天后就回来了,还有郑和也和你父王他们一起回来了”
朱棣道了一声,朱瞻壑也想起来了,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就是在永乐五年,也就是一四零七年,十月十三日回来得,还带着各国来进贡得使节归来。
只是没料到,汉王进入和郑和汇合了。
等等?他忽然想背后一凉“皇爷爷,郑和他们回来了,先别急着召见,所有人也先别急着放开”
朱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