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家有香客
穿过前院后门,来到中院门口,老丁坐在偏厅里喝着茶,跟仆人们在吹牛打屁。
刘府翻修好后,赵五娘和慕容十三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厚德宫和陵光院都只是去点个卯,应付一下。
刘宝祥、麻姑、许细娘、盈袖、老丁等一干亲近之人,也都跟着搬进刘府。
老丁成了外管院,专管前院、中院院门“关防”。
“跟你们说,平夏城是沈相公选的址,开始修建的。知道沈相公是谁吗?沈梦溪沈括啊!郎君书房里,有他不少的书啊!
沈相公博学多才,尤其擅地理营造。只是才开修,他就去职了。章经略公(章楶)跟着修,修了三年才修好。
它扼守葫芦河川,河西家坐立不安,视它为眼中钉,肉中刺!河西家名将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率三十万大军,把平夏城团团围住。一个攻城,一个狙击我方援军。
当时老子在杨惟忠杨统制麾下,在天平寨,以为犄角。城里是郭成郭统制的兵,我们顶住了河西家十几万军,日夜不停地攻城,足足十三天啊呀,郎君回来了。”
老丁一个挺身,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其余人也跟着站起,拱手行礼。
刘国璋挥挥手,示意众人都退下,只留下老丁。
“家里来客人了?”
“没错,贵宾,香客。”
“香客?”
赵五娘和慕容十三把厚德宫和陵光院的业务衍伸到府邸上?
“飞将军李师师,刚才从院门口走进去时,香气扑鼻,看到乌央乌央的一堆的蜜蜂啊,蝴蝶啊,跟着她进去了。”
老丁神秘兮兮地说道。
刘国璋脸黑了。
“郎君,今日还有人来府上投贴。”
“谁?”
“淑慎帝姬府上的三郎,才七八岁,由管院潘壬美陪着,到府上投贴,邀请郎君和院主去帝姬府上做客。”
“淑慎帝姬?这一位是?”
“郎君,淑慎帝姬也是哲庙先帝的皇女,昭怀皇后的亲女,政和元年,下嫁左卫将军潘正夫。”
哦,是十三娘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她派其三子,十三娘的亲外甥来府上,是什么意思?
刘国璋念头一转,轻声问百事通老丁,“此前淑慎帝姬府上,与院主往来可密切?”
“偶尔往来一两次。院主自幼由瑶华宫抚养长大,出宫提举陵光院后,反倒与将作监孟官人府上往来密切。”
将作少监孟忠厚,瑶华宫废后孟氏的亲侄子,自己还见过几面,确实与十三娘很亲近,以前就有合伙做生意,现在合伙的生意越做越大。
孟忠厚精算学杂学,通晓工匠将作,转任军器、将作诸司务。只是因为身份敏感,与十三娘一样地位尊崇,却被暗中多加限制,官阶升不上去。
裕丰行诸多的工场,蜂窝煤厂,造船厂,水泥厂,都离不他的“支持”,因为他手里掌握着一支人数不少,技术精湛的工匠队伍。
自己疏浚汴河,老孟也帮衬了不少,在上疏“表功”时,把他也加了进去,放在前位,于是直接从徘徊多年的朝奉郎擢升为中奉大夫,七品升五品,还得了份美差——权差遣将作监。
除了孟家,十三娘跟其他亲戚往来的不多。
哲宗皇帝也没有几个女儿存活,十三娘的亲二姐,淑和帝姬在去年七月份病逝,亲亲的姐姐只剩下淑慎帝姬一位。
现在突然派人来府上拜访,定有原因。
刘国璋猜到了些,只是还需要跟十三娘确认。
告别老丁,穿过中院,走进后院大门,沿着抄廊走了数百步,进到芜园里。
许细娘和盈袖在芜园一处亭子里绣东西,看到刘国璋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郎君。”
“五娘和十三娘在这里招待客人?”刘国璋看到有侍女在前面吾乡阁门前候着,就开口问道。
“是的郎君。”许细娘答道,“宫主和院主陪着师师娘子在府中各院转了一圈,然后要在吾乡阁里用午饭。
说是有事情相谈,就叫我们下来,在外面候着。我和盈袖闲着也是闲着,就找了些绣品来做。”
刘国璋忍不住拿起篮子里的绣品,两件都是围颈,都是用上好的丝绸层层叠在一起,密密缝制。
这是武官军将世家家眷最常绣的织品。一个圆盘模样,套在脖子上,护住两肩、部分前胸后背。
着铠甲时,披膊和身甲是分开的,交汇与左右锁骨处,动作时会互相挤压摩擦;身甲分前胸甲和后背甲,用搭带连着,搭在锁骨上。
所以需要一块厚厚的护垫,垫在锁骨上方,围护住颈脖处。它既要厚实,能起到防护作用,又要丝滑,不要阻碍各披甲的活动。
因此,一件用材讲究,制作用心的围颈非常重要。
“嗯,看这围颈,一看就是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