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削藩
伏启和郡主刚刚离开镇北侯府,还未走远,便有一队人马来到侯府门口。领头的是一名身着红色宦官服的太监,身后则是一众带甲护卫,气势汹汹。
那太监翻身下马后,长舒一口气,似乎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宣旨做准备。他从怀中慢悠悠地取出圣旨,缓缓打开后,高声喊道:
“镇北侯李长风接旨!”
这声音在侯府门口回荡,引起了府内众人的注意。躺在椅子上的李长风猛地睁开了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两个时辰前,他就接到了手下人的汇报,说那队人马已经进城了。甚至早在昨日凌晨,李长风就得知传旨太监进了定北郡。
作为镇北侯,李长风对定北郡的掌控力极强。他的情报网络遍布整个郡城,无论是城内城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纵使那传旨太监在驿站不停地换马,日夜兼程,也不及他的情报传递速度。因此,他早已做好了应对这次宣旨的准备。
齐皇的意图,李长风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整个齐国,几乎只剩下他李长风所掌控的镇北侯府这一个大藩镇了,齐皇很可能是想要实施削藩之策。
虽然在齐国的定南郡镇南关还有一位镇南侯,同样是大藩镇,但那位镇南侯本就是皇室分支,世袭罔替,根基深厚,与皇室血脉相连。更何况现在南面的晋国正虎视眈眈,对齐国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齐皇自然不会轻易动南边的镇南侯。
那么,齐皇的目标就只剩下他李长风了。李长风掌控着镇北侯府,是齐国北方的重要屏障。特别是在野人山诛杀野人王之后,北疆的野人再也无法凝聚成一团,有识的野人几乎全都一战覆灭,青壮年十不存一。剩下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百年时间怕是难以恢复元气。
如今,齐国北方的大敌,几乎只剩下他镇北侯府了。李长风深知自己的地位,也明白齐皇的削藩之策势在必行。
为何齐皇早不削藩,非要选择在现在这个时候呢?齐皇的身体不行了,他正在为新君铺路。为了防止新君上位后威信不够,被人处处掣肘,所以他必须在这个时候削藩,稳固新君的地位。
想到这里,李长风忍不住放声大笑道:
“老东西,你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就算交出这十万镇北军的兵权又如何,让你削藩又如何。雪儿随先生学习,以后也是仙人,我闺女是仙人!”
李长风笑声未落,他突然从椅子上猛地站起,大手一挥,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他的步伐坚定有力,仿佛一切阻碍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心中已经不在乎什么削藩了,就算失去了实封侯府也无所谓。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无法与他的女儿雪儿的未来相提并论。哪怕这是皇帝曾经亲自许诺过的,他也已经不再放在心上。
那传旨太监张公公正准备再次高喊,门却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打开了。门内站着的,正是镇北侯李长风。张公公和周围的一众侍卫见状,赶忙齐齐跪下。
他们之所以跪拜,是因为李长风是以军功封侯的身份屹立在齐国,齐国以武立国。在这个重武轻文的国度里,军功封侯的人享有极高的尊荣和地位。李长风不仅是除了皇帝以外最尊贵的人,更是几百年来齐国军功封侯中的佼佼者。
除了镇南关镇守边境的镇南侯,整个齐国历史上军功封侯的也不过五人。这五位军功侯,无一不是在齐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或是为齐国开疆扩土、打下大片疆土的传奇人物。
李长风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存在。他的威名和功勋在整个齐国都如雷贯耳,令人敬畏。
李长风步履从容地走过来。跪在地上的张公公见状,慌忙用双手将圣旨举过头顶,高声喊道:
“传陛下口谕,镇北侯免跪接旨。”
李长风闻言,微微躬身,以示恭敬。他接过圣旨,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
“臣,谢主隆恩。”
张公公见他接旨后心中安定了下来,因为齐皇要削藩,而张公公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自然是再清楚不过。当然削藩不会在圣旨上明说,而是传智让镇北侯入京,届时有齐皇亲自挑明。
然而,李长风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接过圣旨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惶恐或不安的情绪。相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张公公心中不禁暗自佩服这位镇北侯的胆识和气度,他知道,这次削藩之事必然会引起一场风波。但他也相信,李长风这样的人,不会置大局于不顾。
张公公眯着眼睛,脸上带着一抹讨好的笑容,翘起兰花指说道:
“侯爷既然已经接旨,那咱家这就回去了。”
他心中暗自庆幸,这圣旨能够顺利传到镇北侯手中,总算是完成了皇上的交代。他知道,镇北侯李长风可不是好相与的人物。
若是李长风不接圣旨,他回去后必定会被齐皇一顿痛骂。若是齐皇真的气急败坏,再骂上一句“圣旨没传到你还有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