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他们先后完成了实验动物的选育、分组、造模,纳米机器人的规模化制备、表征、灭菌,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的建立、试剂的配备、仪器的调试……
各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缜密的筹划。
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首次将“伊万-精卫”输注到损伤组织后,张恒和谢尔盖耶维奇教授发现,纳米机器人在体内的分布和滞留时间,与预期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纳米机器人的体内动力学特性。”
张恒皱着眉头分析道:“可能是表面修饰的PEG密度不够,导致纳米机器人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我们要适当增加PEG的接枝率,延长其循环半衰期。”
谢尔盖耶维奇教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们还要考虑纳米机器人的主动靶向能力。
光有被动蒙骗是不够的,还需要主动识别受损组织的‘信号灯塔’,比如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引导纳米机器人精准归巢。”
于是,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材料改进。
张恒优化了PEG的接枝工艺,显著提高了纳米机器人的“隐身”效果,谢尔盖耶维奇教授则在纳米机器人表面修饰了特异性的配体分子,增强了其对损伤微环境的靶向识别能力。
改进后的“伊万-精卫”重新投入实验。
这一次,它们在体内展现出了优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能够有效躲避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并精准聚集在损伤部位,发挥再生调控功能。
看到实时成像系统中,纳米机器人在损伤组织中熠熠生辉的身影,两位科学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经过这么多次的优化,我们的‘伊万-精卫’总算展现出了应有的实力!”
“接下来,我们还要系统评估‘伊万-精卫’介导的干细胞再生效率,包括组织形态学、功能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的指标,全面展示它的治疗优势。”
两人碰了碰拳。
张恒聚精会神地调试着纳米机器人的制备参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谢尔盖耶维奇教授正仔细观察着显微镜下的切片,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一刻,再生医学与智能纳米技术在这里交相辉映,东方智慧与西方科学在这里完美融合。
“伊万-精卫”干细胞纳米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演绎着一曲“尚医”的华美乐章。
“伊万-精卫”干细胞纳米机器人的不断优化,“再生”的曙光愈发明亮。
张恒和谢尔盖耶维奇教授决定,是时候将这项突破性技术推向临床试验了。
“要让‘伊万-精卫’在真正的病人身上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张恒在实验室里来回踱步:“我们要制定严格的临床试验方案,确保各个环节都符合伦理和法规要求。”
谢尔盖耶维奇教授点点头,补充道:“没错,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我们要对纳米机器人的生物安全性、免疫原性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
两人开始着手撰写临床试验方案,与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反复沟通和审核。
在获得了所有必要的批准后,他们开始在医院公告栏和网站上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
很快,一批受损组织或器官功能的患者主动联系了张恒和谢尔盖耶维奇教授,表达了参与试验的意愿。
“感谢你们愿意成为‘伊万-精卫’的首批受试者。”
张恒微笑着迎接志愿者们:“这项技术有望为你们的病情带来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我们将悉心为你们进行详细的知情告知,请您慎重考虑。”
谢尔盖耶维奇教授拿出一叠知情同意书,耐心地向志愿者们解释。
“这份同意书详细列明了试验的目的、过程、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等。
您有权随时提出问题,并且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我们尊重您的决定,不会给您带来任何压力。”
患者们仔细阅读着同意书,时而提出疑问。
两位科学家总是微笑着给出详尽的解答。
一位患有肝硬化的中年男性问道:“你们说,这种纳米机器人可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再生,是吗?那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张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我们的‘伊万-精卫’纳米机器人,可以携带特定的信号分子和营养因子,定向迁移至受损的肝组织。
在那里,它们将释放这些‘再生元件’,激活肝脏干细胞,促进新的肝细胞生成,逐步替代纤维化的瘢痕组织。
同时,纳米机器人还可以清除过多的胶原蛋白,软化硬化的肝组织,恢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