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河北残破边关急(二)
一众臣子们表情都有些凝重,他们都是知兵的,大宋禁军什么情况,他们心里最清楚。现在的大宋禁军,除了西军之外,没什么有战斗力的部队打仗的不行,吃空饷的第一,尤其是河北,几次大水,兵籍重造,里面的猫腻多了去了。
还有就是宋辽两国明确约定,不准在边境增修堡寨,就是怕宋军把整个宋辽边境要塞化,当然契丹人也太看得起大宋了,大宋有这本事,早就把要塞修到幽州城下去了。赵佶在地图上扫视着,整个北部边防,说白了,河北平原都在契丹人的兵锋下。
沿边的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如三关与真定、广信军、安肃军、保定、雄州等地是宋辽接触的一线,也是如今要加强的要点。而后就是以大名府为整个河北的后方,支援前线和作为后勤集散地,重新构建河北边防。
一众管军武帅也都是眉头紧锁,现在原来的塘泊防线已经破产,现在要全部推倒重来,重整整个河北边防,谈何容易?
章惇说道:“官家,当务之急,是对河北禁军加以整顿,修缮沿边城池,等守具,鼓励边民屯田。”赵佶问道:“诸位可在河北沿边任职过,了解河北沿边情况?”一众臣子都摇摇头,除了蔡卞外,他们都没有在河北沿边任职的经历,蔡卞在文臣中算是知兵的,但是对于沿边到底应该怎么守御,他也没有好的办法。
狄咏说道:“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何灌,武举出身,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辽国人忿怒地兴兵进犯。何灌迎着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有时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
后来在西军、河北、河东都任职过,确实是宋军中难得的熟悉契丹的大将,赵佶于是吩咐道:”传何灌到垂拱殿来。”梁师成立刻去办。
不一会何灌就到了垂拱殿,看到赵佶、章惇、蔡卞和一众管军武臣,何灌有些诧异,向着赵佶和诸位大臣行礼后,赵佶问道:“卿尝与契丹交涉,又久在河北、河东,熟知边情,可为吾解说之。”
何灌想了想说道:“官家,河东、河北形势不同也,河东有地利,且太原雄城,官家只要妥为经营,善保代、丰二州及岢岚军,整顿河东禁军,加强麟府路作为河东侧翼,一来是震慑西贼,二来是一旦河东有警,迅速驰援太原,河东只要保有太原,河东可以无忧矣!”
赵佶想想也确是这个道理,后世靖康之变时,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贯弃城还京,独留王禀与张孝纯守城。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惟援兵久久不至,太原人疲马乏,城内粮食所剩无几,苦苦坚守九个月,终于被金兵城攻破,孝纯被俘,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以身殉国。
这时的太原府,早就不是隋唐时期的坚城了,当年的晋阳城,在太宗皇帝削平北汉时被宋军决水灌城,后太宗皇帝为夺太原龙气,平毁晋阳城,令潘美重修太原城,到王禀坚守太原时,已经残破。并州城内居民不足两万余人,在张孝纯、王禀率领下,在并州土城之内,筑起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战壕,百姓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皆发给武器,分派地段,昼夜守城,城中存粮实行军事管制,不分贫富,均按人头每日供应。北宋时由潘美修筑的并州古城,周长仅十里,南北为云路街至后小河,东西是桥头街抵水西门。
就是这样一座城,贼兵日滋,太原城已经被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围困了八个月。王禀与子王荀率领军民坚决抵抗,誓死保卫太原城。王禀身先士卒,在城墙上每日往来驰驱,凡是告急之处,王禀均亲临支援,并州父老甚至城外金兵,都知道王总管英名。自春初至夏、又从夏又至秋末,金兵前后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禀击退。坚守太原二百五十余天。
要不是朝廷懦弱,不敢重兵解太原之围,完颜宗翰能否拿下太原,还是个问题,所以何灌所言不虚,只要太原在手,河东无忧矣!河东的重点就是太原府,只要宋军保有太原府,足以扼贼兵锋,唯一可虑的就是河北。
何灌说道:“官家,河北之要,在于粮食也。现今河北残破,百姓减少,土地产出尚且不能养活百姓,官家若编练禁军,修筑城砦,所需粮秣自何转运?故而欲守河北,先开屯田,庶几军不乏食,城砦等事,则可以缓缓而行,且河北许多地方皆“斥卤不可耕”。土地不适合种植庄稼,但“宜于畜牧”。北部的沧、瀛、深、冀、邢、洺等州以及大名府界的西北,均有许多“泊淀不毛”之地。其典型如深州“其地鹻滷,不可艺植”,冀州“其地产瘠卤,人不跟著”。不能耕种,但是诸牧监多在此路。镇宁监、真定监等马监,饲养马、驴、驼等牲畜,以供军需。”
蔡卞也说道:“河北出产海盐,用以榷税,足够三军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