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和你说说鹅丘这个地方(2)
要说鹅丘这里让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教育有点落后,这里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来到这里打工的人,有一部分是拖家带口的,像我家这样的,加上本地的职工,林场里的孩子真不少。按说,当地应该给安置一个学校,让适龄的孩子们接受教育,可是这里太远、太偏,加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好多老师都不愿意留下,所以这里的学校很不容易开设。
可是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再难也不能不办教育。好多有孩子的父母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多次和政府反映学校的事,最后总算选了一排房子当学校,然后按照幼儿班、一年级至六年级排好,孩子们则根据年龄分班学习,虽然每个班级只有几个孩子,但都配有足够的老师,学校终于开设起来了。
我的孩子们也到了适学的年龄,我们两口子考虑给她们送到学校去读书。我这一辈子吃了太多没文化的苦,所以我一定要我的孩子读书,让她们将来别再吃这个苦。可是那时候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两口子都不是林场里的正式职工,户口在老家没有迁过来,所以我们在鹅丘属于是盲流。盲流的子女要入学需要交借读费,一个学期80块钱,这不是笔小的数目,对我们这个家来说,和天文数字差不了多少。
但我还是决心让女儿们读书,我怎么也不能忍受她们天天待在家里做睁眼瞎,将来长大之后,把自己的一辈子随随便便交给个男人,然后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我这样过了半辈子,我的孩子绝对不可以这样过,一天也不行。可是我拿不出这笔借读费,我让我老公出去借点儿,他平时总吹嘘自己的厉害,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了。可是转了半天,他还是一分钱没借回来。他这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走南闯北阅人无数,帮人也热心,可到头来一个能借到钱的朋友都交不到。
想了想,我鼓足勇气进了校长办公室。学校的校长是个女的,姓穆,五十来岁,看着挺和善的,见到我找她,很热心让我坐下,还给我倒了杯水。我直截了当地和她说起女儿们读书的事,希望她能帮帮忙,免点儿费用。我这个人性格要强,平时不喜欢把自家的难处说给别人,现在为了能让女儿有书读,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女儿的前途比我的面子重要。
穆校长听了我家的情况后,很同情我,也表示会尽自己的的能力减免学费,但她也告诉我,减免学费这件事先不要和孩子们说,正常缴费,她怕我女儿们知道了以后会自卑,将来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减免的钱她到时找机会交给我。穆校长体贴的一番话说得我不知说什么好,连连道谢出了校门,走在路上时,整个人轻飘飘的,恨不能马上飞起来,我的女儿们终于可以读书了!
然而一切还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学校减免了一些费用,女儿们可以进校读书了,可因为没钱交书本费,她们上课没有书看,只能和同桌蹭书读。平时课上一点不敢分心,害怕错过一点儿课后没书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在学校完成,从不敢带回家,因为没有书本做不了作业。不过,她们两个人的同学都挺好的,看到我女儿没书看,有时会主动借书给她们,从没有嘲笑过,这一点很难得,也说明他们的父母教育得成功。
女儿们在鹅丘只读到四年级就不读了,那年我和她们的爸爸搬到依东(也是林场),她们也跟着到了依东,在依东林场,她们从四年级开始读,一直读到小学毕业,然去几十里外的地方读初中。上初中的时候,因为离家太远,只能每周回家一次,周五晚坐车回来,周日下午再坐车回去,一直到她们初中毕业。可是,依东这个地方我们也没有待很久,在女儿们上高中时,我们又把家搬到了青松(林场),这个地方一待就是十多年。
前几年,我和孩子们回大兴安岭办事情,正好有时间就去了依东和青松,这两个林场现在都黄了,之前在这里居住的人都被合并到一起,统一归置到图强林业局管辖。图强镇政府出资建好楼房,按照户口和房照安排居住楼层,这对劳碌一辈子的林场工人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家早就搬到别处,虽然房本还没扔,但不打算回来居住了,所以就没去镇里换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