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元辅 > 第1779章 援朝抗倭(卌六)加俸与分税制

第1779章 援朝抗倭(卌六)加俸与分税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朝鲜那边海陆大战连连,大明京师倒是一片升平气象,至少在表面上看来,藩属国打仗仿佛跟自己毫无干系一般。

在这种局面之下,新晋东阁大学士高务实近来也似乎格外重视“文治”,又是核准伐元之战的赏赐,又是清查开藩禁之后剩余每年需要支出的宗室俸禄等等,总之忙得不可开交。

伐元之战的赏赐其实好办,由于此前一些年一直在为此事积攒家底,再加上高务实这一战虽然出兵极多,但毕竟只打了几个月,各种开销汇总之后并未超出预期,也就不存在东拼西凑、寅吃卯粮的困窘。

何况现在有了明联储的存在,后世经济学中所谓“释放流动性”的一些举措也就可以跟上,这便大大缓解了现银陡然支出可能导致的窘迫,确保了中枢财政的稳定,实际上也就是稳定了国家大局。

即便再如何不喜欢高务实的朝臣,在理财这一点上也不得不对他心服口服,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嘉靖朝的老臣们,一个个都知道当年的朝廷中枢穷到什么地步。

现在呢?打了一场出兵六十余万、持续数月的大战之后,户部居然还敢说“府库可支十万大军入朝作战年余”——要知道,西南那边的播州之乱还未平定,还需要源源不断地拨款给银子呢。

在这种情况下,户部居然还能支持十万大军出兵朝鲜打上一年有余,这府库之充盈是何等的惊人,换做当年根本想都不敢想啊!这样的户部尚书,谁敢说他干得不够好?

当然,高务实干得最好的一件事还不是支持打仗这些,在朝臣们看来,高南宁、高大学士近来最大的善政一定是“加薪”!

没错,就是加薪。高务实已经在三日前上疏皇帝,提出要给全国上下、满朝文武官员统统加薪!

这件事出现得极其突兀,此前毫无征兆,但就在他“三辞不可却”之后接受南宁候与就任东阁大学士不到十日,他就上了那道奏疏,请求给全国官员加薪,而且加薪的幅度相当震撼——越是基层官员加薪幅度越大。

有明一朝的官员俸禄是以粮食作为计量单位的,具体情况是: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

此时的一石米大概是90公斤左右,假设米价6块一公斤,则正一品官员的月俸就是将近四万七千元,而知县则只有四千元。

按照高务实的加薪提议,知县的月俸将陡然提升至约8000元左右,直接翻倍。而且根据他此前的改革,官员俸禄已经不发粮食等实物了,是直接发银子,同时也可以选择明联储的小额银票,这对于官员们而言又少了一层手续——毕竟他们要这么多大米也吃不完,都是更需要银子的。

当然,提升较大的基层官员月俸,越是高级官员的加薪幅度反而越小。比如高务实本人,如果不算他的爵位、其他加衔等,只以其户部尚书这个正二品部堂之尊来说,原本正俸约为三万三千元,而在加薪之后,他的正俸也不过相当于三万五千元左右,提升极小。

这道奏疏最有意思的是,当它被呈上给皇帝之后,皇帝很少见的没有迅速批复,而是好几天没有反应。至于朝廷百官,那就更有意思了,几乎无人跟高务实唱反调,仅有几个“表达异议”的,也不过是“质疑”此举是否有违太祖之愿,而且用词非常温和。

于是皇帝终于坐不住了,让司礼监批红提问户部,大意是大臣高俸、小臣低俸是为了表明尊卑有别,促使人人有心进步,如今户部这个提议不仅大大弱化了大臣、小臣之间的俸禄差别。

而且,鉴于小臣远多于大臣,这个举措很可能导致将来中枢财政入不敷出,“恐不足为后世效”,因此要求户部详细说明。

这件事满朝文武都很关注,而户部也“不负众望”,很快便把“详细说明”呈上了。按照高务实的说法,这一加薪举动正是因为“小臣”不堪重负,加薪本质上是为了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这个说法其实不完全,按照高务实的体会,光是高薪多半不能养廉,想要养廉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惩罚机制。

不过,后者与前者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毕竟你不能让人家一个县尊老爷的收入比不上一个熟练的京华工人,这是当前大明社会的实情——如果比不上,县尊老爷几乎一定会去搞小动作,无论是权力寻租还是直接贪污,而朝廷也不可能和太祖朝一样抓一个杀一个。

不是杀不得,而是杀了也没用。太祖朝用剥皮揎草之酷刑,杀了十几万贪官,可是禁绝腐败了吗?没有,甚至腐败还愈演愈烈了,因为它本质上违背了正常人的基本思维,导致社会地位与财富收入严重错位。

高务实不认为自己可以让这些封建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