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章 远东一盘棋(十三)
增兵,本兵日请给饷,自五十九万而增至二百八十余万。”
俺答封贡前夕,时任户部尚书张守直言:国家贡赋“一岁收入仅二百三十万有奇,而中多积逋灾免奏留者。一岁所出,京师百万余而边饷至二百八十余万,其额外请乞者不与焉。二年(指隆庆二年)用四百四十余万,三年(同上指隆庆三年)则三百七十九万,此其最少者,而出已倍于入矣。
近者迁四御使扩天下府藏,二百年所积者而尽归之太仓,然自老库百万之外,止二百十万有奇,不足九边一年之用,国计至此人人寒心”。
他当时这个说法固然是秉承高拱、张居正等人之意,为推动俺答封贡造势,但其中所例举的数据如果单独去看,则每条都是实情。以此足可见募兵费之高昂,已经是当时朝廷完全承受不起的了——毕竟当时又没有加征什么辽饷、练饷、剿饷之类。
明军募兵数十万,年费三四百万两,南疆六大警备军共约三十万,费难道就少了吗?
当然不会少!
警备军的募兵银(一次性那个)价格前后不同,最早的一批全是汉人,虽然是以北人为主,但高务实当时给得颇高,为每人六两。而由于京华的规矩,衣服这一块是定期免费发放,所以“衣装银”倒不必给了。
后来平定安南之后,由于整体打上了归化户籍制这个神buff,京华得以在安南人中募兵,这下子募兵费用大减,直接来了个对半砍——每人给银三两,衣装银则照样不必给。
再往后陆续平定缅南、暹罗、南掌、柬埔寨等地,归化户籍制同时推广开来,募兵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当时曾经考虑到缅甸等地原先的国王们募兵根本不给钱,差点把募兵银给取消掉,但高务实知道有对比才有伤害,所以保持了“给银三两”的标准。
但这笔钱可不是拿三十万人乘以三两这么简单,战争中受伤、战死而导致的损失都需要补充。补充不仅要给募兵银,还要给抚恤银,还要根据归化户籍制的一些规定给予其他补偿,总之归根结底都是要钱的,并且费绝不算少。
然而这依旧不是全部的费,算起来只能说是“人员费”。除此之外,三十万大军的军粮、营房、战马喂养、训练等各种七七八八的日常开销也绝非小数目。
另外还有一个大头,就是武器装备的配备以及磨损、战损后的维修或更换。在这一系列的费上,警备军由于火器化程度更高,而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总是换装京华最先进的武备,导致他们比明军募兵的费更高。
总之,在抵消了归化户籍制带来的募兵银优势之后,警备军还要多不少的一笔钱。
最终的结果就是,哪怕是在没有大规模战事的情况下,南疆这三十万大军每年要费三百二十万两以上——这还是把之前的募兵银去掉后的数据,换句话说就是仅仅维持这支军队,高务实现在每年就得这么多钱。
这笔钱,已经接近目前大明九边那差不多九十万大军的普通费了(但是不算近几年来为了对察哈尔开战而增加的额外费)。
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芷汀对警备军的费忧心忡忡是非常合理的。毕竟现在“暹罗王宫”的西庭中,就有一处“南疆警备军军令部”,而该部门暂时由黄芷汀负责,其为南疆六大警备军除高务实本人之外的最高领导机关。
黄芷汀已经了解到这支大军费惊人,作为京华的女主人,她有这种担忧理所当然。
高务实稍稍沉默片刻,问道:“那么你的意见是什么?是裁军,亦或者削减军饷、降低训练强度、军营标准、武装配备?”
黄芷汀摇头道:“老爷,妾身首先想知道的是这三十万大军维持在那儿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老爷说,只是为了对南疆各国保持震慑,那么妾身建议,把除了定南警备军之外的其余五大警备军所辖各镇全部降格,降为暹南独立守备师的标准。
警备军一个镇是12700人,独立守备师不仅只有9000出头,武备方面也降低了不少,尤其是火炮方面——火炮实在是军械费的大头,无论是火炮价格本身,还是训练或者战争费,都是最贵的一项。”
高务实没有回答,看起来似乎在计算什么。
黄芷汀见状则直接道:“妾身粗略计算过一下,不算‘定南五镇’,剩下的十七个镇如果都降格为守备师,那么人员方面就减少了约63000人,轻重火炮减少了将近三千门,战马、挽马等减少了四五千匹……总共预计每年可以减少开支将近七十万两之多。”
七十万两当然是一笔巨资,而且高务实知道黄芷汀所谓“只是对南疆各国保持震慑”的前提下,警备军降格为守备师的确影响不大。
守备师的火器化程度虽然比警备军降低了一些,尤其是火炮配备降低了不少,但面对南疆各国可能出现的反对势力——甚至包括当地贵族造反在内,守备师依旧拥有压倒性的武力优势。
可以这样说,除非南疆各国全面爆发大规模武装起义,且任意一国的起义军人数都超过十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