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汉王代替虏王
道一件事,军兵们不会反,嘉靖年间西北和北虏冲突,东南倭患,朝廷亏空入不敷出,朝廷欠饷严重,军兵们也没反,戚帅不会,军兵们不会。”
这就是三娘子完整的和解办法。
大明皇帝多情种,王皇后王夭灼可是和陛下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三娘子也好,海拉尔也好,横插一脚,在法理上存在可执行性,在感情上,会难如登天,作为天底下最大的势要豪右,强摁大明皇帝喝水这件事,那还不如找根绳上吊的好。
戚继光其实也不是皇帝想的那么苦,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所有人缩在一起瑟瑟发抖,大明军这次出征,每人两套服,三双鞋,冷是真的冷,但绝对没有冻得无法行动。
为什么外行领导内行普遍存在?因为人人都是内行,人人也都是外行,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哪怕是戚继光那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对于一万个其他行业而言,戚继光也是外行。
自秦始皇后,中原就是分封制、郡县制并行,并不是秦始皇说要郡县制,天下自此以后就变成了郡县。
范应期和王家屏的座师明明是杨博而后是葛守礼,张四维作为一个外甥,都敢对着两位学士大吼大叫,动辄辱骂,当然范应期和王家屏在落井下石的时候,也没有丝毫手软就是了。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王崇古眉头紧蹙的问道。
不要让专业人士管他们擅长的事。
相比较京师的繁华,塞外自然是苦寒的,但也没有到人不能住行的地步。
草原人现在是风声鹤唳,稍微有点动静,就会被吓到,此时继续进兵,只会让土蛮和俺答彻底团结来应对大明的极限施压,极限施压也是要考虑土蛮汗的承压能力的,否则真的把土蛮汗逼急了,狗急了还会跳墙,更别提十数万人了。
他发现戚继光变了,以前,自家大帅多少有点急功近利,总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定北,现在戚继光十分沉稳,如果不熟悉戚继光的外人看来,这就是戚继光捞到了侯爵后雄心不在的表现,可是陈大成清楚的知道,戚继光是心里有了底气,不必把每次出塞作战,看成自己最后一次出塞。
“大明现在整体的风力舆论是极为务实的,这是十分难得契机,我相信各位明公很清楚,务实这种风力舆论,有多么的稀奇!即便是在当初隆庆议和的时候,都没有现在务实,那时候负责沟通的王次辅,更喜欢打哑谜,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了这种务实,这些话,我是不会说出口的,务实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陛下操阅军马都多久了,从张居正扶了最后一把之后,小皇帝几乎是每天都到大营来,真的要做些什么,早就该进行了,而不是等到现在还不动手。
朱翊钧也跟戚继光说了京师帛币的大幅度波动,这种波动甚至让朱翊钧这个操盘手看了都迷糊。
“还是戚帅更理解陛下啊。”陈大成认真的回忆了下陛下的作为,发现真的和戚继光说的一模一样,用斗争得和平,对大家都好,大明要展现自己强横的武力。
塘报上有一个雁羽的标准,这代表着墩台远侯夜不收的标志,之所以是雁羽,因为大雁代表着思乡,是一种含蓄而热烈到了极致的情绪,是一种独特的属于军旅的浪漫。
这个问题进一步延伸,就涉及到了不可触碰领域,当皇帝一定要懂天下这一万个行业,方方面面吗?其实不需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汉武帝征伐草原喜欢在春天,而明成祖出征之后到草原的日子也大抵都在春天,这就是减丁,春天征伐,即便是敌人远遁千里,可是他们的牲畜规模会下滑到无法维持部族生存的地步。
“贱儒胆子这么大的吗?敢在陛下的道场撒野?”张宏摇了摇头,总觉得陛下料敌过于从宽了,贱儒得有多大的本事,才敢来京营惹是生非?
一味的去行政化就意味着行政管理的失效,一味的提高行政化的比重,就会造成人浮于事、权力滥用,其中的尺度,如何掌控,就要看政治智慧了。
出征在外,最害怕的莫过于前线打了胜仗,后方的风力舆论变了,打胜仗成了过错,打败仗却成了功劳,那还打个屁!
“言之有理!”冯保一拍手,非常肯定的说道,他现在非常确定,自己安心的感觉到底有何而来。
失控的暴力绝对颠覆秩序,可大明的暴力距离失序,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一直到崇祯末年,在连年大旱、朝廷借着清汰的名义将军屯卫所、驿卒裁撤、连年欠饷的情况下,大明的暴力组织,才不得不转向了闯军。
“末将领命。”陈大成认真的想了想,俯首领命。
“永乐年间,在大皇帝的后宫里,不也有很多的高丽姬吗?高丽姬可以,海拉尔不可以吗?所以我才会询问,皇长子出生的问题。”三娘子略显疑惑,大明明明有这种祖宗成法,就是可以纳番夷女子入宫,永乐年间可以,万历年间就不行了吗?
当年成祖皇帝可以为了让朝鲜彻底安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