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京城消息
蛮人退走,送信再无阻碍,仿佛要发泄之前的憋闷似的,秦天举是各种书信奏折大写特写,有给四皇子的,有给上峰的,有给天子的,有给家人的,有给友人的……
反正是能寄信的地方,他全都寄了一遍。
无数封信,自然也把之前的围城之战描述的详细无比。
一个边缘县城力扛蛮王大军一个多月而城不破,甚至百姓几无伤亡,只城中守军和自愿加入的民兵浴血奋战,伤亡过半,英魂永存。
秦天举心里憋了太多情绪,太多话,每一封信都写的情真意切,字字泣血。
无人不为信上所述动容。
于是,朔方之围,天下皆知。
秦天举的这些书信奏折送抵京城时,正是四皇子班师回朝,在京城风光无限之时。
皇帝大加赞赏,群臣刮目相看,民间开始颂扬起四皇子的威名。
几个成年皇子中,四皇子的声望一时间盖过所有人。
出头鸟遭人恨,更何况是之前不声不响的四皇子,陡然变得如此炙手可热,自然引来利益相关者的忌惮嫉恨,于是,朔方的军情奏折一到,便俨然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
——什么四皇子英勇善战武功盖世,看看人家朔方,一个小破县城,守军不过两万,却能力扛蛮王大军一个多月!
你四皇子带着全大魏装备最精良的精锐士兵,不过是打赢了一线蛮军便得意了,便受到天子的无尽封赏,那朔方的诸位英雄,岂不更该嘉奖?
尤其秦天举信里还提到一个格外亮眼的人物。
就是上次朔方击退蛮军时便立过功的民间女子鹿氏。
秦天举甚至毫不讳言地说,此次守城之所以成功,鹿氏起码居功一半。
几位有意争储的皇子以及他们的拥趸顿时大为兴奋,四处宣扬鹿氏和朔方城的功绩,直把鹿氏说成了天神下凡,朔方一干守军也个个都是国之栋梁。
他们当然不是对鹿野和朔方守军有什么格外好感,如此做,不过是为了借此打压下四皇子的风头罢了。
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自然不知道鹿野、秦天举,乃至整个朔方和四皇子的关系。
秦天举是四皇子的人,这一点可是隐在明面下的。
于是,在几位皇子使劲儿蹦哒的时候,四皇子一声不吭,甚至闭门了两天,好似十分烦心的样子。
等到天子被各方声音怂恿地也心潮澎湃,想要重重封赏朔方,却又觉得四儿子到底是代自己出征,不给他最大的封赏,好像有些说不过去时。
四皇子主动面圣,说敬佩鹿氏和朔方守军忠军英勇,恳请天子重赏,并自愿放弃此次出征的所有赏赐,只求天子将其赐给此次捐躯的士兵家人,其中自然也包括朔方守军。
这举动出人意料,仔细想想却又好像在情理之中,关键是,效果极好。
不仅彰显了四皇子能容人的气度,让朝臣纷纷赞赏,更重要的是,四皇子自己知道,朔方?那不就基本等于他的地盘吗?
皇帝看重朔方,重赏朔方,提拔朔方……最终得益的,还不都是他?
因此这谦让之举,四皇子做的真是真心实意,没有半份虚假。
他不止在朝堂上如此表态,出门在外,与人相交,一旦提起朔方,提起鹿氏,那赞赏和欣赏之意,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对于盖过自己风头的人居然真的能如此毫无芥蒂地欣赏?
无数人因此对四皇子大为改观,甚至肃然起敬。
其他几位皇子不甘心,寻机故意激他,各种用朔方的功绩压他,将四皇子贬地一文不值。
但四皇子却愣是依旧能够做到面不改色,尤其一听对方夸朔方,立刻真情实感地附和道:“皇兄说得对,愚弟万分不及也!”
这事情“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顿时,文武百官更加觉得四皇子实乃贤明近圣人,相较之下,倒是其他几位皇子,实在显得气量狭小,小肚鸡肠。
直把几个皇子起了个半死。
四皇子由此获利,作为事件当事人的鹿野和朔方守军乃至县令秦天举,自然是更加因此一跃进入京城所有达官显贵,甚至平头百姓们的视野。
托几位皇子用心宣传的福,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纷纷流传着边境女武神鹿氏的种种壮举,其中一多半壮举,那是鹿野自己听了,都得觉得这他大爷的讲的是谁的的程度。
但老百姓不知道,知道了也不在乎,老百姓只在乎故事够不够有趣。
而遥远的边境,凶残的蛮人,本应柔弱却能搏熊虎的传奇女武神……这故事对京城百姓们来说还真的挺新奇,于是流传很快很广,在鹿野不知道的时候,她便在京城很是火了一把。
“朔方?鹿氏?”
京城衙门,一个虬髯高壮大汉听着衙差们唾沫横飞地讲着边境小城力扛蛮王大军的故事,敏锐地听到了两个令自己十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