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扬州金棺案(3)
半年前玄武门兵变前昔,朝中势力格局分明。
以未登基王位的太子李建成为主要势力。
李艺便是效忠其一的下属,朝中一旦生变,这些所拥护的势力群党便一切为太子围绕。
彼时北方突厥雄踞漠北蛮荒之地,当狼子野心望见到大唐丰腴的土地和财富,便开始虎视眈眈。
还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也早已预料外敌的侵犯不可避免,只是时日之机,所以他向父亲李渊进谏,有意在北突厥侵犯时做好准备。
燕郡几地为大唐和突厥边境,泾州李艺认为如果一旦和突厥开战,兵马粮草需要至少平时两倍之多方能无忧,所以他便向秦王李世民讨要兵马粮草,而秦王浴血沙场身经百战,也十分赞同李艺的决定。
很快唐高祖李渊也知道了李艺的想法,扬州繁华丰腴,便决定让时任扬州刺史金之年前往泾州送去军粮和饷银。
公元627年五月中旬,扬州刺史在接到圣上的旨意便带着物资金银向泾州进发了.....
临行前,扬州刺史府。
华贵雍容的府邸内站立着一家三口和五六位仆人管家。
“夫人,我奉圣上之命前往泾州送去军备,此番旅途遥远,可能需要半月之久才能归来,还希望你在家中和婉容切勿挂念。”
金之年对赵彤和赵婉蓉惜别。
赵婉蓉见父亲即将远行,心中有一丝不舍,便在金之年临行时嘱托:
“父亲,泾州地处北部,民风彪悍,旅途遥远,希望你这一去能够早日归来。”
......
......
在经过一周之久的长途跋涉,金之年和精兵随从终于来到了占山扼险的泾州城。
城中百姓商贩云集,熙熙攘攘之中一队军马飞驰而来......
此时时任天节将军的李艺正随军在城外迎接。
当看到远处城郊外金之年浩浩荡荡的运输军队,面对北方突厥有意侵犯困扰之危,他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喜乐。
虽然当时的李艺的确有隐现谋反之心,但是在面对外族的入侵之时,他其实和朝廷是持有相同的站位。
或许今天金之年并没有运送足够两倍的军需也是让他叛乱的原因之一。
很快,金之年的车队便来到了李艺的面前。
他缓缓从马上下来,向李艺躬身行礼意味深长道:
“天节将军,相信你也收到圣上旨意,如今突厥有意冒犯我大唐边境,而你常年驻守边境,真是劳苦功高,我大唐有李将军实属大唐之幸,今奉命送来军饷四千五百六十两、战马一千八百匹、军粮四千八百掸、另有军士盔甲两千副,还望将军清点查收!”
马儿侧脸眼眸生怜,牵扯着马绳的李艺微微一笑,但是似乎很快又表露不满:
“承蒙圣上英明,金大人不辞辛苦从扬州运送军需远道而来,可是这些军需远不够我泾州所两倍之需,扬州繁华百姓安居乐业,金大人看起来面容红润圆泽,不愧是富饶之地养人!
李艺这话一出,竟然引起了金之年身边侍卫的愤意:
“金大人长途跋涉送来军需,将军何处此言?
金之年示意侍卫不要多言,又再次向李艺鞠了一躬,然后再说道:
“将军有所不知,外界皆传言我扬州繁华民田良沃,可是我身为扬州刺史,掌管扬州民生经济,所以我十分清楚当下扬州详貌;这两年以来民间雨涝,导致民田欠收,民商交易减少,除却纸伞销量暴增,其它一切税收无往年之盈满,还望天节将军见谅!”
等金之年解释完之后,李艺心中不满才微微平静,可是这并不代表他能够完全接受现状。
“李云,命你清点金大人军需,整理成册!”
身旁一侧的李云点头遵命。
李艺示意:
“想必金大人风餐雨宿必是疲惫,请金大人此刻入城,尽地主之谊行接风洗尘之礼!””
他随李艺入城。
泾州城果然和江南风貌有所不同,那是北方的萧条中所凝聚的一种繁华。
两侧居民楼高低不平,有的屋顶倾斜,仿佛随时都会倒塌;有的墙壁剥落,露出里面的砖石,这些居民楼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从窗户里可以看到居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做饭,有的在洗衣,还有的在照顾孩子。街道中的客栈不下百家,各种招牌幌子琳琅满目。这些客栈或许招揽了大唐各地的不少来者,他们在这里休息,交流,寻找商机。城中百姓商贩虽比扬州城少却大半,但吆喝声却响亮十分。这些商贩们热情洋溢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声音传遍了整个城市。
而当这些面色小麦身形壮大的城民望见官员的到来,他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奇特的氛围。在那一瞬间,城民们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奇怪和深沉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