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我也喜欢happy ending
没有想到,我能把一本八千多页的书追下来。
本来,我这个人最不喜欢那些婆婆妈妈的问题。就拿看电视剧来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偶像剧。因为,看着一张张年轻漂亮的面孔,就觉得十分养眼。而什么婆婆来了这样的,听着名字就知道是诸多的烦心事。还有甄嬛传那样的宫斗剧,听别人一说就被我pass掉了,我才不想没事找虐。
可是,这本《我愿常欢喜》,却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每天舍得用一两个甚至三四个小时去听,去读。
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我呢?
仔细想来,应该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吧。
因为这本书,是围绕着大学室友兼闺蜜的三个女孩莲莲、舒琬、丁湘,以及她们的妹妹兰兰、舒湉,这些工作在北京女孩子的事业、爱情和婚姻,来讲述女孩们追求幸福的故事。
我自己的女儿也马上就三十岁了。她正处在寻找伴侣,走向婚姻家庭的时段,所以,这本书里,几个女孩的结局,才会如此吸引我。
首先,原生家庭。
舒琬、舒湉,爸爸是清华大学毕业,北京一个事业单位的大老总。母亲,曾经是医院的大夫,后来在家全职。父亲老到稳健,母亲美貌精明。父亲有权,母亲利用上辈的财产经营理财。家里三环内一套二百多平大宅,一套三百多平大宅,郊区一套三层别墅。最最让人羡慕的还有,他们夫妻至今恩爱如初,且知书达理,品性善良,对两个女儿爱护备至。
丁湘,来自湖南小县城,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能继续供女儿读书,在北京做保姆。虽然这样,母亲也尽全力爱护女儿。
莲莲、兰兰就太可怜了,她们来自湖北农村。父母是一对好吃懒做,思想守旧,胡搅蛮缠的老人。严重地重男轻女。家里总是鸡飞狗跳的,爸爸性格暴躁,大男子主义,还动不动打媳妇。不希望两个女儿读书,百般阻挠。无可奈何,莲莲读书始终是自食其力,还要拿出钱来供妹妹弟弟读书。
截然不同的原生家庭,带给几个女孩不同的心态和奋斗方向。
有触动心弦的心酸,也有令人羡慕的奢华。
喜欢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几个女孩子的励志故事。
莲莲,从初中开始,父母就想让她辍学养家。好在有老师的竭力帮助,使得她有机会继续求学。
这个可怜的女孩,在邻居性侵这么痛苦的情况下,回家竟然是进屋就被母亲一盆冷水泼在身上,大口骂她回家太晚。
为了继续求学,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她刻苦攻读。不但考上北京的大学。工作后,住在没有窗户的逼仄的出租屋里,在兼职的情况下,还继续自学,终于跨学科考入人大法律研究生,最后获得不错的工作和可观的工资。
兰兰,和姐姐一样刻苦拼搏。初中在家学习时,连个书桌都没有,写作业时,要把不用的卷子垫上好几层,才能不使干净的卷子粘上油渍。即使父母在旁边破口大骂,她也能够旁若无人的学习。考进首师大后,一边上学一边出去做家教。为了争取留在北京,继续努力,考进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的一所重点初中。
舒琬,在经历了郭晨的势利骗婚和同事的性骚扰后,开始发奋,从美国留学后,工作也提档升级。
舒湉,从小就刻苦异常。用自己的天资加努力,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然后继续在清华硕博连读,最后被斯坦福大学招取博士后。
这样励志的故事,始终是我这个从校园走出来又回到校园工作的人,特别喜欢的类型。
雷人的房价。
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不结婚,房价应该也是其中一个很大因素。
小说里,舒琬舒湉结婚都有娘家给的大平方房子。
丁湘为了能够少奋斗几十年,也为了填补缺失的的父爱,直接嫁给了离婚带孩子的大自己15岁的中年男叶鹏飞。
莲莲在婆婆和洛晓恺的两方拼凑下,用二百多万买了七十平的两居。
兰兰惊喜地获得浙江做小作坊的婆婆给的800万元,加上任云舒自己投资基金和与同学做项目等攒下的钱,花1250万元买了可心的三居。
几个女孩子,最终在北京都有不错的房子,确实令人欢喜。因为现实当中,不可能所有人都像小说里她们那样幸运。小说叫《我愿常欢喜》,确实把几个女孩的结婚对象和婚姻的结局都设计得很好,这是我这个人最喜欢的模样。
回到现实,对比小说里的人物,我自己将来可以给孩子的钱,真的是少之又少。仅凭死工资,确实攒不下多少钱。
那天和老公调侃,光说老师们都愿意去补课,人家十几年补课攒下的钱,我就是活到七老八十,也挣不出那么多钱啊。我这个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人(一个同事姐姐对我的评价),在经济上,确实为家庭贡献太小。
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