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下笔如有神?
世上零食千千万,但其实每个人选来看剧看电影的,都各有各的套餐。
于她而言,爆米花、膨化零食配碳酸汽水是一类,酸奶加上水果是另一类,还有一类就是瓜子和鸡爪鸭脖这种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上瘾类。
可能是最近吃猪蹄吃爽了,她又重燃了对鸡爪的爱。
之前吃的是冷鸡爪,肉和皮都紧紧贴在骨头上,要有滋有味地啃上半天才好,现在则换成了热热的虎皮鸡爪。
软糯的肉同样贴着骨头,但存在感可要强得多,也更好直接用嘴剔骨。
表面是膨起的虎皮,咸香可口的料汁紧紧锁在肉里,一入嘴,那鸡爪几乎要直接脱骨,但其实还有啃骨头的乐趣,只是不至于再次把舌头弄伤。
她戴着手套,举着个小盘子吐骨头,满了一小盘就分解掉;旁边的小桌上放了一大盘虎皮鸡爪,被扣在时间流速为0的区域里保鲜保温。
啃完一个就再召唤过来下一个,旁边搭配着酸甜可口的葡萄汽水,既解腻又好喝。
鸡爪啃累了就嗑会儿瓜子,或者来点脆脆的香蕉片,配上酸奶就很好吃。
不过,不管是膨化食品、荤鸡爪还是坚果,零嘴这东西总是会吃腻,最后总要投入水果的怀抱。
水果么,就是吃到撑了也不会觉得腻歪的,再加上她还有甜度很低的稠酸奶搭配着,实在是非常美味。
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这剧从布景、配音到剧情推进,包括演员选角和演绎都非常好,但只有一点,出场人物确实多了些。
她经常啃着啃着鸡爪,就开始“这是谁”“这又是谁”“这说的是哪个人”。
不过无伤大雅,看着看着人物也就都对上了,还能事后再复盘一下。
她看这种推理类型的作品,就很喜欢自己复盘。
假装自己是做影视剧讲解的视频博主,如果要做一期这个视频,她会怎样向观众剖析清楚呢?
这样人物多多的作品,碰上节奏更快的解说视频,观众看起来就更容易乱、记不住,所以她其实能理解一些给角色起别名的博主。
这种行为多少能让观众快速代入进去,比起使用角色的原名,换成一些更加脍炙人口的小名显然更好记忆。
不过她个人而言,比起一些常见的昵称,她更倾向于还是用和角色本身相关的代号来称呼。
比如,用职业指代人物就是很好的方法,虽然还是有着会让人混淆的可能,但起码更贴近原剧,能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角色。
或者是用剧中的身份来指代,比如“女主”“好友”“女儿”这种围绕着主角展开的人物关系,也更方便观众定位。
像这种推理类型,除了记住人物,更重要的是要把剧情梳理清楚,每一步都展开在眼前:
发生了什么事件、现场有哪些证据和疑点、对应到哪些人物、怎样发现动机又如何排除、如何形成证据链最终指向凶手……
她最近就很有兴趣,也不急着一集一集接着看,看完一集,就喜欢抱着平板、打开软件、拉开画布,开始画思维导图。
人物关系画一个,顺便从视频里截了图,把人物做成大头照贴到对应的人名上去,方便以后辨认。
剧情进展再画一个,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线捋下来,剧情推进的部分和回忆过去的部分可以用不同颜色,再用线条连接表明这里有联系。
这样,她一边来回倒着进度条,一边丰富思维导图,整个案子的脉络也就越发清晰明了。
这系列剧集的原著作者是享誉世界的推理大师,她也看过几部作品,其中就有几本都拍成了这部剧。
她结合着小说原著和影视作品来看,画面感就更强了,有些看文字时要绞尽脑汁还原的场景和站位,在视频的帮助下就十分简单。
她是觉得,如果把这系列剧集的每一集都剖析清楚了,是不是那时她自己也能储备下不少推理小说相关的知识了?
如果要她写一个故事,应该也是能成型的吧?
万一以后真的哪天兴致大发,打算自己搞搞创作,那肯定也很有意思。
像她现在去看自己小时候写的作文或者日记,都会有种陌生的感觉,会觉得这真的是自己以前写下的东西吗?原来自己曾经这样想过啊。
那遥远的以后再去看自己创作的作品,是不是也会有看一部全新作品的感觉呢?
肯定很有意思。
又看完一集,正在梳理的兴头上,突然被晚饭的闹钟打断了思路。
她也不恼——吃饭是多开心的事,生什么气啊,吃完饭回来再继续,正好去换换脑子,回来也能重新检查一下。
今天晚饭吃豆角焖面,去筋四季豆和肉丝炖了再焖出来的面,根根裹着酱汁,极其入味,豆角还带着股独特的鲜甜,比肉都好吃。
看剧的时候吃的虽然都是零食,但总也下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