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海龟汤
豆沙包吃完,就拿起糖三角下嘴。
刚出锅的糖三角要特别小心里面滚烫的红糖浆,看着老老实实,一进嘴就知道它的厉害。
好在这一个已经被晾凉,温热的红糖带着那股独特的味道,再蘸着偏硬的面食来吃,越咀嚼越香甜。
吃完两个大豆包、一个糖三角,又翻出来一根玉米给啃了。
甜糯玉米,她真是……世界上居然有这样完美的玉米!滋味甜蜜,口感软糯,煮开花的地方直黏着手指。
心满意足地吃完这一顿早饭,她搓搓手,兴奋地迎接这新的一天。
看书!摘抄!和系统玩游戏!
对,她最近又开发出了系统的新玩法——和系统玩海龟汤。
海龟汤是啥,是个游戏的名字,就很抽象……还有一些感觉上很专业的名字,像情境猜谜啊、情境推理游戏啊、水平思考游戏之类的。
不过还有个看起来更直观好懂的名字,叫“是不是游戏”。
规则很简单,参与人员由一个出题人和若干个猜题人组成,出题人会给出一个不完整的、难以理解的故事事件,由猜题人通过提问还原整个故事。
而出题人能够给出的回答,就局限在“是”“不是”“是也不是”和“无关”中。
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出一些提示,防止游戏陷入僵局,要是朋友之间玩,就可以更随意一些。
因为一般来说,出题人回答的基本都是“是”和“不是”,所以也叫是不是游戏。
至于为什么叫“海龟汤”?因为这种游戏起源于一道题目,在那道题目之后,才有了这一系列的玩法。
那道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男人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碗海龟汤,可是当他用餐完毕后,他却自杀了。
就,很简单粗暴的,这游戏就俗称海龟汤了。
海龟汤是这种游戏最广为人知的叫法了——虽说这游戏本身也不算什么大众游戏,起码没有狼人杀和剧本杀那么火。
但由“海龟汤”这个俗称,也诞生了一些“专业术语”,像出题人给出的不完整的事件,就叫做“汤面”,而完整的故事叫做“汤底”。
就,对应着谜面和谜底呗。
但因为结合了“汤”这个元素,还挺生动的,汤面就是浮于表面能看到的部分,而汤底才是掩藏在其下的真相。
其实海龟汤和狼人杀、剧本杀差不多,都是适合大家一起玩的桌游,不过海龟汤难度更低一些,耗时也比较短。
最主要的是,只要两个人就能玩。
狼人杀和剧本杀这种群体性大型桌游,她是没法玩也不想玩——和人交流已经很让她痛苦了,据理力争岂不是太难为她?
但海龟汤就正好,全部对话都围绕着汤面进行,甚至对方都只能说固定的那几个词。
这多舒适啊。
而且,像是起源的那个海龟汤的故事一样,这个游戏基本就是这个风格,有点暗黑、有点诡异,需要人脑洞大开,很合她的口味。
——所以其实不是主打逻辑性的游戏,主要就是看猜题人能不能开到那个关键的脑洞上去。
当然也有一些不暗黑的汤,比如搞笑汤和清汤,但大多数都还是比较吊诡的。
所以玩海龟汤的时候,有种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一上来的前几个问题,基本都在问“有人死亡吗”或者“有超自然元素吗”。
像她这种爱看悬疑惊悚恐怖鬼故事的人来说,这游戏还真的很有意思。
她也不是突然猛的一下就想起来还有这么个游戏可以玩的,还是因为每天翻那些自媒体视频博主的视频。
就翻到有一个账号,专门做海龟汤视频,好像是个小团队,呈现的形式还挺新颖的。
这个账号会把“汤面”的故事拍成剧情视频,由故事的主角担任出题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保持着故事里的人设,以第一人称对话。
就,很有代入感,很生动,很有意思。
看着看着,她就也有点心痒痒的,想玩。
其实她以前是玩过的,而且是有一阵子挺迷这个游戏,那段时间玩了好多。
对于一个社恐来说,她自然选择去专门的游戏APP上在线打字玩,也不用和人见面说话,很自在。
APP里采用开房间的形式,每个房间的发起人即房主就是出题人,可以选择游戏库里的汤出题——顺便一提,这些汤也是玩家自己编的。
然后其它玩家就随便进去开好的房间,前六个人可以参与游戏,后面再进来的就只能围观,不能提问。
她之前玩了好一阵子,但是越玩有时候就越受气,实在是……质量良莠不齐啊。
不仅仅是汤面和汤底的质量,还有出题人……就,大家都是玩家嘛,这个房主出去了可能也是别的房间的猜题人。
但反正,她遇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