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我的爷爷是刘伯温 > 第60章 玻璃

第60章 玻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1]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在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呈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也可以称之为琉璃。

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甚至可以得到钢化玻璃等种类。

而最早制造玻璃的人,为古埃及人。

在传说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

有饿了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

正当他们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而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

很快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大约在4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了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为了这笔宝贵的财富,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玄应音义》曰:“颇黎,西国宝名也,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大论》云:“此宝出山石窟中,过千年,冰化为颇黎珠。”

《慧苑音义》云此宝:“形如水精,光莹精妙于水精,有黄、碧、紫、白四色差别。”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另外,在大航海时代,几颗玻璃珠便可以从非洲换取几个身强力壮的黑奴,而在美洲,也同样可以换取到印第安人手中的黄金。

可见在古代,玻璃同样具有极高的交易价值。

非常清楚玻璃价值的朱元璋,当即看了身边的二虎一眼。

二虎点了点头,随后便将周围的锦衣卫全部带了出去,就连他本人,也没有留在这里。

因为二虎也清楚,这种滔天的财富自己根本把握不住,必须要尽快回避。

看到外人都离开后,朱元璋这时才开口说道。

“元德,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真的能大量制造便宜的玻璃吗?”

“咱说可不是那些没人要的废品!”

“当然了。”刘元德点了点头,他可不想在那些废品身上花功夫,当即便将玻璃的相关描述说了出来。

朱元璋的眼睛随着刘元德的描述,越来越大,最后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刘元德。

如果真是这样,按照刘元德的描述,朱元璋还真有可能有足够的的能力,建立一座玻璃制造的大殿。

当然,朱元璋本身就不是喜欢奢侈的生活。

这个念头也只是在他的脑海中存在了不到半秒钟的功夫,便被朱元璋抛之脑后。

相反,他对于刘元德所说的阳光房,更感兴趣一点。

别以为朱元璋真的就喜欢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只要条件允许,花费又不大的情况下,老朱本人也是希望好好享受生活的。

更别说,听刘元德的介绍,这阳光房对于老人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别看朱元璋看起来身子骨十分硬朗,走路也很快。

但他现在毕竟也年纪不小了,马皇后也同样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急于将自己的好大儿朱标赶紧培养成才,继承自己的皇位。

他不就是想早点退休,然后和马皇后去过简单的农家生活,疗养下自己的身体吗。

一手缔造出伟大的大明帝国的朱元璋,他的小小要求就是这么简单。

朱元璋虽不是商人,但通过刘元德的描述,他也看到了玻璃制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

现在的皇帝内库,还没有完全和大明的财政完全脱离。

因此,差不多国库有多少钱,朱元璋的内库同样也有多少。

反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玻璃制品带来的巨大财富,朱元璋不仅自己的日常生活会宽松很多,就连国库同样也能得到一笔不少的收入。

国库有钱了,朱元璋就有资本去做更多的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