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处境尴尬的刘元德
不过,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大事,朱元璋还是忍耐了下来。
看到朱元璋还是没有反应后,胡惟庸整个人彻底膨胀起来,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大明的统治者。
胡惟庸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朱元璋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
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的影响长达十年之久,受其牵连被屠杀者多达三万余人,就连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和家族七十余口一并被处死。
当然,后面的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蓝玉案。
那纯属因为太子朱标的死,心有不安的朱元璋,为了保证自己孙子继位时,不会成为别人的傀儡所做的安全措施罢了。
朱元璋他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
这也间接帮朱棣,扫清了靖难的大部分阻碍。
不过,经历史学家考证,并没有太监拉缰绳从而阻止朱元璋进入胡家这回事。
云奇这个人物也仅仅是正史捏造出来的。
这一切,都是朱元璋为了杀胡惟庸所找的借口罢了。
后面为了对淮西集团进行进一步打击,朱元璋更是让锦衣卫,借着胡惟庸案,进行了多番诬陷。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
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
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
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
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
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
杀疯了的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实际上已深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
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朱元璋接着就宣布裁撤中书省。
在丞相这一制度废除后,其朱元璋大权独揽。
自此,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保证未来,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朱元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为了丑化胡惟庸的存在。
胡惟庸变成了一个东通日本高丽,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还加上了最为严重的谋反之名。
思考了这么多,只因为刘元德不想做下一个胡惟庸。
只要是人,他就有一定的欲望,刘元德根本无法保证自己,能不能恪守内心的欲望。
对于未来,刘元德可以保证,胡惟庸不会像历史上那么有权势。
但有一点,刘元德却无法控制住。
那就是改变朱元璋最大的一件事,太子朱标的病逝。
太子朱标之死,是朱元璋屠戮功臣的顶点,也是朱棣靖难之役的开端。
公元1392年5月17日,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于东宫。
而朱标突然病逝,让朱元璋伤心欲绝,痛哭不已,彻底松开了朱元璋内心杀戮的那根枷锁。
至于朱标怎么得病去世的,刘元德之前查了一圈大脑中图书馆的书,只得到下面的信息。
有人说是因为马皇后病逝后朱标太过于抑郁,患上了抑郁症,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去世。
另一种说法,就是朱标感染风寒。
而据史记记载,朱标因风寒而毙,而这种说法并不切实际。
大明时期的医术可不会让太子,因为这小小风寒而去世。
但无论哪一种,都说明朱标的去世,没有丝毫的预兆。
但是在刘元德看来,太子朱标的身体,现在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饮食生活习惯,也都很健康。
完全不像是个英年早逝的人。
至于是不是有遗传病,或者自身哪里长了瘤子,这刘元德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