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1978年,夏。
A市是一座沿海的工业城市,有许多国营工厂和社队企业。70年代中期,承接了纺织产业,分布在各区县,主要为国内和国外服装企业提供生产和加工业务。
蛟龙服装厂位于城市的西北角,在福清路街的尽头。马路约五六米宽,路边种着两排绿油油的樟树。工厂占地面积15亩,由一幢三层楼高的小楼,和三幢一层楼的生产车间组成,外立面是铅灰色的,不是很新。工厂外拉着红底白字的横幅,写着“蛟龙出品,必属精品”。
一辆军绿色的红旗牌运输车辆载着满满一车坯布,驶入蛟龙服装厂。
这些坯布是蛟龙服装厂向人民公社采购的。坯布由棉花纺织加工而成,未经过染色处理。
随后,工人将工厂的铁门打开,让车辆开进来。
陈锦和罗月高中毕业,分配到这里。
两人是一个村子的,在同一所高中毕业,又刚好被分配到同一所工厂。所以,比较熟悉。
这家服装厂在当地,也算是生产效益比较好的一家工厂了。
工厂正门简约大方,有两根石柱子,其中一根上面用黑色正楷写的“蛟龙服装厂”。两人互相一眼,便手拉着手走了进去。
一位穿着白衬衣,黑色工裤的五十岁门卫老伯看着二人进来,于是,就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登记手册,用口水沾着翻开空白页。
“你好,大爷,我们是分配来的,到劳资科报到。”陈锦说道。
大爷哦了一声,将登记手册收了回去,问道:“介绍信呢?”
陈锦从一个灰色布包里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问道:“您贵姓?”
“免贵姓刘。”刘大爷接过介绍信,看了一眼,说,“你是?”
“我是陈锦。”
“我是罗月。”
两人介绍道。
刘大爷点点头,指了指,说:“好,劳资科从这里走过去,右手边的三层楼,二楼就是劳资科。”
两人谢过刘大爷,就往厂里走去。
进厂之后,有一处很长的玻璃宣传栏,上面贴了许多劳动标兵的黑白照片。玻璃宣传栏左侧则是工厂的历史,配了文字和照片。
“这个是?”陈锦贴近橱窗,指着一张照片,兴奋道,“你看蛟龙服装厂还给名人做过衣服呢。”
罗月凑近一看,“真的哎,中山装看着好神气。”
陈锦看了一眼自己今天穿的衣服,短袖白衬衣,下面是一条蓝色的布裙子,裙子上打了细细的褶子。这身衣服还是妈妈托供销社的负责人拿了批条,又用三张布票买来的。
昨天,妈妈还叮嘱她,进了工厂要好好表现,不要怕吃苦。她记在心头。
罗月的家庭条件和陈锦差不多,今天也穿了一件短袖白衬衣。但是,她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一条的确良的小碎花半裙。
的确良在她们这里可是稀罕货,用工业券都买不到。也不知道罗月家里人托了什么关系才买到的。
大街上行人都是穿着黑蓝灰颜色,劳动布做的衣服,穿这种小碎花裙子的女孩子,真是十个人里面有九个路人都会回头。
陈锦心里有些复杂,她们虽然是朋友,但还是会有意无意地比较。
今天比梳头发的样式啦,明天比塑料凉鞋啦,抑或是一条小裙子。
她也好想有一条的确良碎花裙啊。
看过橱窗后,两人绕过一处荷花池假山,来到了二楼的劳资科。
劳资科负责工厂新入职员工的招录和岗前培训。
两人填好了职工登记表,交了过去。
沈主任介绍道:“我们蛟龙服装厂是1955年建厂,1956年投产的。我们厂有200名工人。2万个纱锭,织布机有100台,缝纫机有100台。”
“你们作为新工人,来厂里要认真学习,普通工人每年都有晋升的机会,要爱岗敬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且要向优秀工人学习好作风,好手艺,发挥青年工人的积极性和热情。”
陈锦拿着一本工作本记录着,并在纸上写下:实现四个现代化。
接下来,沈主任让裁剪车间王主任带她们去了解了下服装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
来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缝纫机前认真地工作,手上忙碌的时候,脚上也踩个不停。
罗月问道:“为什么还要戴个白帽子?”
“是这样,女工人的头发比较长,怕被机器带进去。以前有工人不小心,后面的头皮都被扯下来了。我们也是按照经验来做事情的。”
陈锦微笑道:“果然实践出真知。”
罗月道:“扯下来,那得多疼啊。”
王主任看着她们的头发,说:“像你们这种,在肩膀上,短短的两条麻花辫好一点,但还是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