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无情帝王有情郎 > 第9章 武当

第9章 武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武当山上修行深,

紫霄宫中云雾沉。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太岳”、“玄岳”,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当山位于中原南部,不仅拥有壮丽的山脉、幽深的峡谷、古老的森林和繁多花鸟虫兽,还集中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古迹。

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道教建筑星罗棋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位于主峰天柱峰的金殿,以及周围的建筑群,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等众多宫殿、观宇和亭台楼阁。这些古建筑群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体现了建筑艺术和道教文化思想的高度统一。武当派崇拜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真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

早在汉魏以前,这座位于楚地的灵秀山脉就流传着诸多羽客、隐士在此结庐修炼的故事。这些修行者在深山幽谷中探寻道法自然之奥秘,借山水灵气磨炼身心,使武当山成为了一处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

晋朝时期,著名道士谢道通,曾经身居官场,但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毅然辞去世俗职务,投身于道教修行之中。他选择了武当山作为自己的归隐之地,在一处峭壁石室之内搭建茅庐,潜心修道,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道的执着追求,成为了后世道门中人学习的楷模。

唐太宗统治时期,曾任武当节度使的姚简,在历经宦海浮沉后,晚年也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武当。他在那里的生活,寓含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其退隐事迹进一步丰富了武当山的文化内涵。

五代至宋初年间,著名的道士陈抟老祖更是将武当山的隐居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一生致力于道教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擅长内丹养生之道。他曾驻足武当五龙观,借助《周易》的智慧启迪心灵,并在九室岩辟谷修炼长达二十多年,仅凭服气而不食人间烟火,这一壮举无疑为其增添了神秘而崇高的色彩。他的隐居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不仅彰显了个人的高洁品性和超凡毅力,同时也深化了武当山作为道教文化圣地的历史底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风八岁那年,因为杜老将军和时任武当掌门云中子有旧,一狠心,就把杜风送上武当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十年。

武当山四季景色各异,春天万物复苏,山花烂漫;夏天绿意盎然,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满山红叶;冬天银装素裹,宛如仙境。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峰顶终年积雪,是中原武林英才辈出的一大教派。

武当内家拳法,源自道教宗师张三丰之手,这位传奇人物将道家的深邃哲理与武术技艺完美交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武术体系。此拳法深深植根于道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理念之中,它强调在对抗中求和谐,遇强不硬抗,而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张三丰祖师借鉴道教内丹修炼中的炼养之道,将无为而治、虚静恬淡、崇尚柔弱、顺应自然等思想精髓融入拳术之中,形成了武当内家拳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这种拳法不仅是肢体动作的锤炼,更是内在气机的调和与精神修养的提升,堪称是内丹气功与武术艺术的精妙结合,其内涵深厚,外显从容

杜风在决定投身武当,拜入云中子门下的那一年,恰逢武当山为弘扬道教武术、传承道统,大开山门,广纳贤才。虽然名义上杜风的授业恩师是德高望重、道法精深的云中子真人,但其日常修炼与功夫精进的实际指导者,却是云中子座下首徒清玄道长。

清玄道长为人冷峻严肃,不苟言笑,对于门下弟子的要求近乎苛刻,无论是修行功课还是日常行为规范,都必须严格按照武当派的传统和规矩执行,不容丝毫懈怠。他坚信严师出高徒,对弟子们的训练严谨有序,每一招一式均要求精准到位,即便是最细微的动作失误,也会遭到严厉的训诫甚至罚跪、罚站等体罚以示警戒。

这一日,大雪纷飞,阻住了山路,山顶练功房内的温度很低,也冻得人不想伸手活动。武当年轻一辈的弟子们除了每日的练功以外,还要负责打扫庭院、做饭、洗衣等诸多杂务。严寒的天气,很多人的手脚都冻出了冻疮,严重的甚至流水流脓。杜风也未曾幸免。

幸运的是,杜风出身将门,家底雄厚,在日常用度上时不时会有小仆送上山门。而这也常常受到一些寒门弟子的嫉妒。他们联合起来,孤立杜风。有什么通知也不告知,造成杜风几次堂会迟到。清玄大为恼怒,将杜风罚跪在祖师祠堂三天三夜。可怜的杜风饥寒交迫,几乎晕倒在祠堂内。

“杜风师兄,你还好吧?”一个稚嫩的声音从祠堂门缝里透过来,紧接着一个矮小的身影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跨过门槛,又翻身轻轻把门带上。

杜风慢慢地转过头,看到了一个粉红色的身影走到自己面前。

“钟灵小师妹,你怎么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