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师徒
自那天聊完后,她与杨翰林的关系仿佛一下子亲近了。
原本他虽也照顾她,却与卓、余二位翰林别无二致,仅仅出于同僚间的情谊,点到即止。
但如今不仅仅在工作中,生活上也会提点几分,有时得空还会叫她去家中吃饭。
杨翰林的家与他的人一样,干净、简单、清雅。
家中并未雇佣许多仆役,只请了一个脾气温和的中年老妇,做些洗衣烧饭的杂活。知晓有人来做客时,便多烧些饭以防不够,待杨翰林回来后就回自己家。
齐非晏不爱吃饭,喜欢吃热锅子。
她知晓后,每每在她来时便会多备一些牛羊肉,也不再多烧饭。
杨翰林和齐非晏围在热腾腾的锅子边涮肉吃酒,也别有一番滋味。
有时兴致来了,他持筷敲杯,随口便能附词一首。诗词经纬织天地,显然是有大志向的。
可这般有志向的人,为何会沦落到进翰林院修书?
她不明白,也不敢问。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滴地淌过。
不知不觉,腊月便至。
匠人已将《百官朝贺图》的绢面补好,只差重描缺损的图形。这活普通匠人做不来,齐非晏更不会做,只能由杨翰林亲自动手。
他寻来不少矿料,将它们放在铜钵中研磨成粉,混合调制出相似的颜色,试了一遍又一遍,肉眼实在看不出差别,这才小心翼翼地绘到绢面上。
齐非晏进来时,他正全神贯注地描纹。
她下意识放轻脚步。
可他还是发觉了,缓呼出一口气放下笔。
“今日怎么迟到了?”
“刚去了吏部领衣裳,不算迟到。”
齐非晏笑嘻嘻伸出手,给他看身上崭新的官袍。
青褐色的圆领袍,配银跨蹀躞带,正经六品官的袍子,衬得她整个人精神气十足。
杨翰林原本板着脸想要教训她,见状也训不下去,只能点头嗯了一声。
“还不错。”
她却扯了扯衣袖,抱怨道:“我觉得有些大。明明是量过尺寸做的衣裳,但袖子还是那么长。”
“裁根布条束起来就是。”
杨翰林复又拿起笔,一边描图一边说:“官袍一年制一次,你们年轻人长得快,吏部故意让人做大一些,免得明年穿起来短就难看了。”
正说着,他想起来,又问她:“昨天柳妈儿子送来两斤鹿肉,我不爱吃那个,你要不要?”
齐非晏是个无肉不欢的性子,闻言连连点头,也不管那是什么肉。
“要。”
“那下卯时等等我,我描完样图要给陛下送去。”
“这幅画还要给陛下看过吗?”
她不解,不是太后要这幅画吗?
杨翰林不动声色地看了她一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只需记得一事,天下之大,没有谁能越过陛下去,便是太后也不行。”
她呆呆地眨了眨双眼。
虽然不懂杨翰林为何突然提醒她,但她记住了。
“好的,师父!”
他闻言,温和的眼中不禁浮现一丝无奈。
工室内的匠人都是老带新,新人出于尊敬会管老人叫师父。齐非晏听多了,不知怎么的也跟他们学起来,叫他师父。
正经收徒可要行拜师礼,哪有叫叫就成师徒的?
他郁闷地挥手。
“先前交给你的活都做完了?快去做吧,别来吵我。”
“好嘞。”
杨翰林专心描画。
齐非晏干完活后无事可做,便站到匠人旁边观摩学习。
时间很快过去。
眼看快要下卯,匠人都陆续停手,等待收工。
她正要回去,却刚好遇见了出来的杨翰林。
“师父,您去哪?”
“你来得正好。”
杨翰林手里抱着个盒子,塞进她怀里。
“我找了许久的翠金石终于有眉目了,现在要去瞧瞧。这幅画你帮我送去临华宫,只呈给李公公就好,不必亲自面见陛下。”
说着,抬头望了眼天色,蹙眉又强调了一次。
“记住,不必亲自面见陛下。”
她迟疑点头。
杨翰林这才跟找人的小吏急匆匆走了,留她在原地摸不着头脑。
他方才的样子,仿佛陛下像是洪水猛兽一般。可陛下她见过的,虽然戏品不大好,但总不至于混账到那种地步。
她好笑地摇摇头,心道她大约又多想了。
临华宫在内宫,离翰林院不近。
她头一回去不太能找到,幸好路上遇见一位小黄门。听说她是翰林院里来的,脸